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6-28 10:13

  【文字实录】

【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我是一名85后,第一次看美国大片是1998年在邻居家中,用VCD播放《泰坦尼克号》,当时巨轮覆没的惊心动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前两年,我在北京一家电影院观看了国产片《流浪地球》,赞叹中国已经能拍出不输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再到最近,“奈飞版”《三体》上线,独特的东方思维方式被带到了国际观众面前,我看到中外的青年粉丝在网络社区谈论起剧情和其中体现的中国文化视角是那么轻松自然。

  要知道,这份文化心态的轻松自然其实来得并不“轻松”。就在46年前,相当于是现在90后的父辈那一代,1978年12月第一批中国赴美留学生52人穿着黑大衣和黑皮鞋、带着黑色手提包,在北京首都机场顺序登上飞机,他们要途经法国巴黎转机去美国留学。当时,这么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领队统一保管揣在兜里。当时的中国留学生,面对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心中的忐忑、焦虑乃至自卑可想而知。以至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战略第一等智囊”、曾做过卡特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对中国当时派遣留学生的做法很惊讶,他在回忆录中发出疑问:“把中国最聪明的孩子送到美国去,难道不知道当时中美两国生活条件的差距吗?”他的意思是,这些留学的中国青年可能会因为美国的“灯红酒绿”而迷失,甚至是转投资本主义社会的怀抱。

  可惜,布热津斯基错了。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后选择了回国,他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用自己的知识文化亲手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接力打拼,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人均国民收入也即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精彩转型。

【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新时代中国青年已经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自信是“这届青年”国民心态最突出最真实的写照。于是,我们看到了李子柒在视频中用一粥一饭、一树一花呈现着中华田园的安宁美好;看到了乌合麒麟在画作中用满满的细节充满讽刺地剥开西方政客的无耻谰言……中国青年真的不一样了,中国真的不一样了,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强则国强”的期许,在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

  中国青年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与青年人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需要同步养成。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青年更需要在平等自信的崭新基础上,涵养大国国民心态,这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和特质:

  一是自立自强的国民心态。中国已经是毫无疑问的经济大国,但中国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今的国际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仍是西方主导,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技术、大量的金融财富。对于像中国这样规模体量巨大的国家来说,一旦经济产业升级深刻触动了西方的利益“蛋糕”,他们就坐不住了,贸易战、科技战等手段接踵而来。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形不同,如今的西方社会民粹流行,对中国猜疑防范心理加重,对中国留学生多方设限。因此,自立自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了新的时代意涵,那就是更强调在科学基础领域和高新尖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时代呼唤中国青年,要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力争涌现出更多的“钱学森”“邓稼先”。

  二是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繁荣,靠的是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不是对立对抗、以邻为壑、“小院高墙”,世界需要更多更紧密的互联互通。在全球性问题竞相涌现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需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需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时代呼唤中国青年,要以热情和包容的心态,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积极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

  三是勇于担当的国民心态。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当今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我在去非洲调研时有一个深刻感受,那就是非洲人民渴望发展,但非洲很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等事关经济根基的“硬件”上长期缺少投入,这些在西方国家眼里是经济效益低下的“苦活累活”,中国却干了很多。许多非洲当地的学者、青年人都曾当面对我表达过,“只有中国才是真心帮助非洲发展的好朋友”。无论是中国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还是承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其中都不乏中国青年的身影。时代呼唤中国青年,要积极投身促进国际发展和安全的有益事业。世界好中国才会更好。

【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一个国家,只有当她的青年拥有了与历史相契合、与现实相适应、与未来发展相匹配的大国心态,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大国。换句话说,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成熟健康了,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摆脱自卑、超越自傲,坚定自信、实现自强,是历史对于中国和中国青年的新期待。(本期嘉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研究员 王磊

【时代青音|短视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国国民心态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