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把握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征程上,贯彻好“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沈传亮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统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锐意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主轴,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不断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继续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一方面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及时予以修改和废止;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好推动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 【详情】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就是因为这项事业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钊在《深圳特区报》撰文指出,我们必须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相信人民群众推动改革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群众大胆试验,加强改革试点,尊重人民群众参与和评判改革的主体地位,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让人民成为改革结果的主体评价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另一方面,要释放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而创新的动力源于增强社会活力,释放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如何汇聚民智民力,离不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也一再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配置包括人的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增强社会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尊重人民的智慧结晶,保护人民的创造热情。 【详情】
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就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抓好改革落实,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宋建晓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动力足。不仅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沿着正确道路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要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秉持改革一盘棋的整体思维,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好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最后要抓好改革落实,让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短板弱项,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立足民生所急、民心所向,推出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详情】
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为破解困难,扫除未来发展的阻碍,必须汲取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对外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力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需要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走稳共同富裕之路,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世界各民族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此基础上弘扬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共同富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和平发展理念,以及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创新文化、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详情】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