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金英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始于2012年的服贸会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意志,体现了我国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发展的思路,也成了我国和世界各国展示服务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最新成果,进行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继制造业之后,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服务业。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产出的份额不断增长,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40多年来,服务贸易一直是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坚定支持和维护开放、包容、互利、普惠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努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点,从党中央制定的政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于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之外的跨境服务贸易按照境内外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待遇一致原则实施管理。点点滴滴的政策细节,充分展现了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奉行多边主义、促进深化互惠合作的战略部署。
不过,也应看到,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短板。比如,二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质”,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竞争力不强,亟待提升。有鉴于此,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均衡发展,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服务业竞争的能力,就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深化多边合作。扩大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促进国际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活跃国际经济合作的契约保障。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加强平等普惠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自由而有序、便利而高效的多边合作环境。我国要持续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该领域国际高标准、严规则,不断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服务业资源配置市场化,营商规则法治化,产业发展国际化,为扩大和深化国际多边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形成全方位良性互动、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亟需生产性服务业运用创新思维快速发展来加持。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补齐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的短板,增强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制造业对国内服务业的有效中间需求,激发动能,为生产经营活动与产业链、价值链的连续性、稳定性提供保障,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提供支持。对此,应通过创新驱动、成果激励和结构改革,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数字、低碳产业的融合,不断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满足产业和生活的智能化、绿色化要求。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致力于服务中国经济深度参与新时期国际经贸合作。找准生产性服务业深度服务制造业的嵌入点,不断探索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开创新领域、新赛道,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提升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