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体现在提升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和社会福祉上。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同发展,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其核心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共同繁荣的局面。在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激发农村经济潜力,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能够减小城乡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能够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达到协调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全面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农业与非农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活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引入城市先进的管理与营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农村发展手工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与周边乡村的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带。推动城市服务业下乡,提供技术、管理和市场支持,提升农村服务业水平。
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交通、通信、水利等整体规划与建设,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似的基础设施便利。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通往乡村的道路网络,提升通行能力。增设城乡公交线路,提高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公共交通连接性。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接入高速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例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电商等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建设和升级农村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和供应稳定。改善农村电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拓展乡村天然气管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全面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减少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在教育资源均等化方面,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环境;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确保每个村庄都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医疗补助;推广远程医疗技术,确保偏远地区居民也能获得及时的医疗咨询与服务。在社会保障均等化方面,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实现应保尽保。
全面构建城乡生态环境共建机制。推动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的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城乡生态环境政策,确保一致性与连贯性。明确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升生态质量。建立城乡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城市与周边农村的污染治理合作。鼓励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使城市与农村在发展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传承。促进城市与乡村在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组织城乡之间的文化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促进文化体验与学习。加强对乡村传统工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保护与宣传,鼓励更多人参与。挖掘和培养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通过工作坊、讲座等形式传授文化知识。支持城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村发展手工艺、乡村旅游等,吸引城市居民参与。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传播地方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增强城乡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
全面加强城乡融合政策支持与引导。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财政政策方面,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通过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村发展提供低息贷款和投资支持,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在土地政策方面,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在人才政策方面,吸引城市人才回乡创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