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技术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传承英烈精神、拓展文化走进群众的方式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蔡文成:数字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蔡文成认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数字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数字技术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使得历史文化遗产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数字形态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在时间维度上,数字技术解决了信息随时间消逝而产生损耗的问题,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文化遗产的信息可以被永久保存,降低了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的灭失风险。在空间维度上,数字技术摆脱了地理位置对信息传播范围的局限,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更加便捷和高效传播,有助于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数字化传播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和持续性利用。同时,数字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再现,以鲜活生动的应用场景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图像处理等数字技术,能够对受损的文物、古迹等进行修复和还原,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重新焕发昔日光彩。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可复制、可搜索、安全可靠的历史文化遗产数据库,有助于实现数字文化治理协同高效,降低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成本。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信息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以非破坏性方式获取历史文化遗产实时信息,做到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孙利军、高金萍: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从加强理论武装做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利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金萍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从加强理论武装做起。从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可以看出,许多人违法乱纪都是从背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滑坡开始的。正是由于理论学习抓得不紧,遵规守纪的“螺丝帽”出现松动,把一瓶酒、一包烟、一张卡看成“礼尚往来”,把拿一点、收一点、要一点当作“人情世故”,最终积少成多、积重难返滑向贪污腐败的深渊。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性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在于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例如,福建省南平市纪委监委建立弘扬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机制,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廉洁文化带,创新制作“图、声、书、影”文化产品,让廉洁文化可学可悟。挖掘廉洁文化资源,重在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理念。
摘编自《人民日报》
【温静:讲深讲透英烈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英烈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静表示,英雄烈士是国家脊梁和时代丰碑,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传承英烈精神是缅怀英烈事迹、铭记英烈功勋的最好方式,是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时代“必修课”。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学习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青少年群体的理论认知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讲深讲透英烈精神,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曲直,厘清思想困惑,树立正确英烈观。弘扬英烈精神,要运用情境化话语的优势,讲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英烈故事,激发青少年对英烈人物和事迹的兴趣。在情境中描摹人物心理可以增加代入感,引导青少年以细腻充沛的情感还原亲切鲜活的英烈形象,真情实感地体悟英烈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在情境中叙述矛盾冲突可以营造在场感,引导青少年以丰富活跃的想象“进入”跌宕起伏的英烈故事,身临其境地感知英烈精神的伟大和光荣。面向青少年的英烈精神宣传,要随着时代发展持续创新话语表达,在近距离视角、生活化氛围和戏剧性张力中使英雄烈士从遥不可及的精神标杆变成可学可做的人生榜样。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余国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见证者、鉴赏家和评判者】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研究员余国师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人民、服务人民,必须积极回应群众到底期待什么、文化能为群众提供什么、群众的文化利益如何保障等现实问题,始终坚持把人民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见证者、鉴赏家和评判者。要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加强对群众的文化熏陶和文化养成,深化对文化的科学认识,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要运用慰问演出、送戏下乡、文化帮扶等形式,把优秀文化作品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喜闻乐见、润物无声、产生共鸣,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要运用手机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文化服务,缩小“数字鸿沟”,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依托新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文化创新,探索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创作符合新平台特点的文化产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是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