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子晨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不仅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和推动产业变革,也是影响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格局的战略制高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代表着所在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能级。布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综观全球科创中心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原始创新的全球引领力、产业变革的全球驱动力、创新人才的全球集聚力、创新环境的全球吸引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必备的要素。
原始创新引领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提升一国原始创新能力、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引领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潮流的核心力量,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拥有一批聚焦前沿科技的研究型大学与科研院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基础理论和底层原理。打通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
产业变革驱动力。产业变革的驱动能力是科创中心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国际科创中心都是新兴技术和产业创新汇聚地,也是世界产业变革的主导地,代表同时代最先进生产力,在产业驱动工业化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突出。其典型特征就是新企业、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不断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起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科技评估等科技服务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和引领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创新人才集聚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是科创中心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没有创新人才的集聚,就不可能引领原始创新,也无法驱动产业变革。全球科创中心无一例外都是人才中心,人才中心的转移往往预示着科创中心的变迁。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版图逐渐向多极化发展,创新要素伴随着经济重心系统性东移成为国际创新格局演变的重要趋势,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加速向亚太地区集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紧紧围绕创新人才集聚地这一核心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从单一的“政策引才”向多维的“环境聚才”转变,对内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外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建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制度,以更加开放的政策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
创新环境吸引力。良好的创新环境是科创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突破国家的界限,一些区域正是凭借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逐渐集聚创新人才、驱动产业变革、引领原始创新,进而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科研环境、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提高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整个区域创新体系的国际化程度,鼓励各类有条件的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前来开展科研工作、投身创新创业。搭建跨国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进各类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一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且匹配科创中心建设需求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尊重创造、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王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