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群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这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多篇著作中都有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中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重要论述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强调“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一方面,要抓好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个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用好创新这个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优化产业组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全面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强调,“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要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决不能脱实向虚。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载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这就必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出,“党中央对提升制造业质量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作了部署,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实抓好落实”。需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载体。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