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齐爽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发展入境消费”。这与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相呼应,为发展入境旅游提供了重要指引,彰显了入境旅游在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一系列免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ChinaTravel”(中国游)的持续火爆,入境旅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国际吸引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达13190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分别较2023年上涨60.8%和77.8%。通过免签入境外国人2012万人次,增长112.3%。据悉,今年“五一”假期,有关旅行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加173%。未来,随着入境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入境消费政策含金量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旅客将会来到中国、爱上中国,入境旅游也将在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入境旅游有效提振消费,助力经济增长。入境旅游通过吸引入境旅客在目的地产生住宿、餐饮、交通、景点门票、购物等方面的消费,直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入境旅游通过催生文化主题游、生态养生游、私人定制游、场景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特色文化街区体验、非遗表演互动、中医养生课堂、传统手工艺体验、沉浸式展览、国际艺术品交易、定制化文旅服务等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在提高入境旅客消费积极性的同时,也显著激活了内需市场,实现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入境旅游促进产业联动,推动产业升级。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效应,入境旅游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入境旅游对交通的依赖性、需求性显著,能有效带动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助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入境旅客往往对服务有更高端、更多元化的需求,有助于促进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等产业优化服务供给、实现转型升级。入境旅游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旅游+”跨界融合生态,激发研发设计、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入境旅游推动充分就业,促进均衡发展。入境旅游直接催生了接待服务类、体验与娱乐类等与游客需求密切相关的岗位,如导游、翻译、酒店员工、景区管理与讲解员、文化演艺从业者等。入境旅游通过供应链需求拉动,间接增加了农业与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造以及金融、医疗、保险等配套服务业相关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的增多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进而有效增强了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容、消费活力的均衡释放,为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促进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入境旅游带动服务出口,提升开放质量。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入境旅游作为地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服务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扩大服务的外溢效应有效带动贸易、投资增长,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入境旅游通过加深入境旅客对地区文化、风俗的体验,带动相关特色产品出口,实现贸易增长。入境旅游通过向入境旅客展示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基础设施,吸引外资进入,提升地区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入境旅游通过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入境旅客亲眼看到开放、文明、自信、安全、包容的中国,推动境外主体购买中国服务。
入境旅游作为“内促经济增长、外展国际形象”的重要渠道,应不断优化相关政策和服务,进一步释放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一是丰富政策供给,强化入境旅游基础保障。探索与更多国家签订互免签证协定,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进一步考虑延长免签停留时间。鼓励国内旅行社加强与境外旅行社的对接合作,通过自主外联和提供地接服务方式组织境外游客来华旅游。丰富完善入境旅游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地方财政设立“入境旅游周转金”“入境旅游发展基金”,并对引流旅行社和接待量达到一定人次数的住宿企业予以补助或税收减免政策。二是提供便捷服务,打造入境旅游友好生态。持续深化签证通关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进智慧旅检建设,简化申办流程、优化入境程序、提升通关效率。积极推进支付便利化,地方应持续深化与主要银行机构的合作,在本地域积极设立外国银行卡支付示范点、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试点上线“入境旅客移动支付服务便利化项目”,使入境旅客无需开办银行卡就可方便使用移动支付;鼓励文化旅游景点商户开通国际支付应用,注重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与世界的“兼容性”。积极推进网络便利化,优化入境旅客线上门票购买体验,指导网约车、在线旅游企业、网上订餐与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国际化升级,弥合入境旅客在各类生活场景中的“数字鸿沟”。三是丰富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旅游优质体验。积极开发“小长假式”入境产品,支持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地区旅游平台针对入境旅客打造停留5日以上的中转旅游套餐,支持当地旅游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文旅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将入境旅游与国潮文化、流行文化、美食文化、民俗风情、节庆文化等相结合,与影视、游戏、体育、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与遗产古迹、自然景观、现代科技等相结合,加大休闲类、度假类、体验类产品供给,开发“中华文化元素+创意时尚元素+数字科技元素+国际化元素”的新型入境旅游产品,激发入境旅客兴趣,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免税购物与入境旅游融合互促,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打造“免税购物示范区”,积极开展免税消费品保税物流、保税展示、免税消费品制造等业务,构建“免税综合服务+物流配送+智能供应链+多渠道购物”的免税产业供应体系。(齐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