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长江文化、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蒋永穆: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指出,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原则。发展为了人民,就是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牵引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民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坚持人民共建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更可持续增效的先进生产力,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追求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再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最后,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是重点任务。一方面,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利于缓解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和人口向农村地区合理转移,推动城乡空间布局整体优化,促进城乡的功能互补与协同共进,实现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郑自立: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自立表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部长江文化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征程上,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一,加强对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必须健全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融通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区域的保护协作机制,促进加强文物考古、强化文物保护管理,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其二,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可通过文化元素注入、历史场景复现等方式将长江文化融入当地重大节庆活动之中,通过培育具有长江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活动品牌、举办以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主题的公共服务活动等,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服务空间,增进群众对长江文化的认知认同。其三,积极探索长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长江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比如,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长江沿线景区管理效能;通过创新长江文化消费场景,拓展长江文化体验边界。
摘编自《人民日报》
【程曼丽:适应全球传播生态变化,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指出,进入新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建立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全球传播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为进一步优化全球传播生态、传播秩序提供了宝贵机遇。此外,全球传播生态的变化也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带来机遇。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积极适应新媒体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特点和要求,利用5G技术布局内容生产平台,建设移动端新闻APP,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产品,努力抢占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制高点。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必须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主动学习并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及时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布局,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还要适应国际舆论引导和斗争的形势,打破西方国家的舆论垄断,主动设置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借助先进传播技术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徐步: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更大力量】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讲座教授徐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智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新阶段。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必须勇担责任、锐意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更大力量。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国内大局研究要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研究要围绕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二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要厘清历史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不能失去定力,更不能在美方的施压下失去判断力;同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要研究好这个大趋势,为国家相关大政方针提供有益的智库产品。三要坚守“策为天下先”精神。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着力长远谋划。必须既想国家当下之所急,又谋国家未来之所需,加强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四要找准定位又突出交叉融合。加强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建立跨单位联合研究、研讨交流、信息共享机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具和方法协同攻关,集聚队伍、集中力量、集思广益,围绕党中央关心、国家急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拿出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五要引领舆论而非盲目跟风。智库研究人员要把握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切实关注民意走向,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的复杂特点要求智库研究人员以高度专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而不应流量至上争当网红,更不应被利益绑架失去底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