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强(大连市社科院副院长)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的必然过程。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更新成为转变城市发展建设方式、应对“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考察时充分肯定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当前,传统城市更新正在转向有机更新模式,文化正在成为其中关键变量。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再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三对主要矛盾。
历史价值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改造必须平衡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项目开发的关系,过度商业化必然导致工业遗产“空心化”。工业遗产再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基本资金来源还是需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投资。另外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导致建筑产权发生变化,极其不利于保留工业遗产。
活化模式同质化与特色打造的矛盾。工业遗产大部分是非文物性质的工业建筑,由于缺乏全面基础性价值评估,审慎研判不足、创新性和文化性欠缺,导致大量项目局限于“厂房变文创园”的单一模式,缺乏对工业遗产独特内涵的挖掘,无法围绕工业文化打造特色业态。
政策协同性与操作可行性的矛盾。当前很多地方城市更新实践基本由政府主导,其中,垂直更新模式通常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在实操过程中地方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垂直管理制度对城市更新予以规范,并具体督促执行。另外一种协作式更新模式,涉及多元主体,除了政府引导,更多体现市场为主、多元参与特色,核心目标是充分激活市场潜力,侧重探索政策创新,通过制度保障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规避多部门管理导致规划分散、致使工业遗产改造中决策依据与实施反馈脱节的问题,政策系统性协同性尚待加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过多次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从以下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工业遗产成为城市更新的“文化引擎”。
让工业遗产在规划理念上“立起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首先需要突破传统认知束缚。北京798艺术区最初面临拆除时,正是艺术家自发进驻,发现了废弃厂房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这一认知的突破揭示了工业遗产的三重价值坐标:作为技术美学的物化存在,承载着人类工业文明的集体记忆;作为城市肌理的有机组成,维系着场所精神的连续性;作为创意经济的空间载体,具有产业迭代的再生潜力。要以科学认知谋定整体规划,使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相得益彰,为城市更新注入活力与内涵,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文物保护法治建设明显进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保护和利用的双向奔赴有效护航。
让工业遗产在融合创新中“活起来”。从“抢救性保护”迈向“创造性活化”,必须直面多元主体联动的壁垒困局,促进形成“空间生产——内容运营——技术赋能”的多要素联动闭环系统。行政壁垒突破重在建立跨部门的工业遗产联席会议机制,如上海杨浦滨江通过规划、文化、商务三局联动,实现工业遗存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精准对接。城市更新不能单靠政府大包大揽,还需要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机制模式,基于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去推进城市更新。技术手段集成重在以科技手段助力工业遗产活化,既有空间改造也有内容赋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生产流程、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如青岛啤酒博物馆运用AR技术复原酿酒工艺流程,使静态展陈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增强游客互动性;上海杨浦滨江旧仓库转型为AI实验室,通过“遗产+科创”吸引科技企业入驻。要素配置优化重在妥善保护工业遗产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和功能完整性。上海杨浦滨江保护得益于通过基础性的全要素梳理摸排,对片区文化资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首钢园通过“空间租赁+产业孵化+IP运营”模式,吸引腾讯体育等新业态入驻,形成文创产业集群。
让工业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火下去”。城市更新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工业遗产的活化不仅是空间重塑,更是城市文化基因的再生。评判工业遗产活化效能的核心标准,在于能否形成自组织生态系统、自迭代社会空间。不仅要“活”起来,更能“火”下去,才说明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中实现了效能转化、动能持续。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公园项目初期通过网红打卡实现流量聚集,中期着力引入独立设计师工作室构建内容生态,后期发展出创意市集等衍生业态,最终形成“流量——内容——产业”的良性循环,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市民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承的“文化基础设施”,使其真正成为文化引擎,赢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群众参与。首钢园作为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领域的标志性项目,能以其独特的城市更新路径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与示范样本,示范价值在于其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促进产业多元化,推动城市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活化,本质上是持续的文化再生产。从认知重构到实践创新再到文化认同的重塑,工业遗产以“文化引擎”的特殊驱动力,助推城市更新走出“工业锈带”,走向“生活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