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水平对外开放、文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魏浩、王海成: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海成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一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高水平制度供给。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另一方面,加快优化贸易结构,拓展合作空间。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税收、数字经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规则制定,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另外,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筑牢安全屏障。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金融风险、数据安全、生物安全等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相关机制,有效防范外部金融风险输入。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京生、高洪波: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京生、高洪波指出,文化资源优势,体现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深厚的思想传统。文化发展优势,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所储蓄的发展动力和能量。如何把我国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激活并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推动文化领域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其一,立足制度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完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与新兴文化业态培育等领域,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市场内生动力。其二,推进管理革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管理从传统审批式向服务监管型转变,建设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文化事项“一网通办”。强化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其三,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鼓励文化企业探索“科技+IP”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博、沉浸体验空间等新业态新场景,积极开发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其四,优化人才生态,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尊重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畅通文化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充分激发各类文化人才特别是新文艺群体的创造潜能。其五,完善市场体系,拓展文化市场发展空间。创新文化表达,使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和审美习惯,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安:新质生产力助力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杨安认为,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世界创造了更加开放多元的产业合作机遇。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为其他国家与中国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的合作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互利共赢合作,这将推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流动,并通过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我国在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供应链优势持续增强,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配套完善且生产效率高,不断扩大的中间品贸易更是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纽带。通过构建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持久动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
【葛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葛扬指出,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也是当下正在实践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个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倡导“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和“一个都不能少”。先富带动后富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在动态中实现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相对平衡和稳定。坚持共同富裕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杠杆作用。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共享发展中不断调整、完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