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9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部署,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深入理解并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由于增长方式粗放,也付出了大量消耗有限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凸显。从资源角度看,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不仅面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还影响能源供应安全。从环境角度看,过去粗放式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仅危害群众健康,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同时,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最终,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经济活动各环节都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这些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是未来所系、大势所趋。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能够引领生产方式变革,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设备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有助于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体系。
新时代的发展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要更好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