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卓然(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高卓(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进(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系主任、教授)
数字化大潮奔涌而至,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交往行为与思维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2025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健全数字人才培育体系”。这为全面推进数字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数字素养教育如果只聚焦于单纯的技术工具能力培养,远不足以应对数字时代的各种复杂挑战。筑牢数字素养教育的进阶之路,不仅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有利于深刻把握数字时代下的人才培养规律,建设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人才强国注入持续动力。
数字素养教育发展阶梯
数字素养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安全适当地获取、管理、理解、综合、交流、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作为数字文明时代的基本能力框架,它已经从单一的技术操作能力发展成为涵盖认知、伦理、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综合化素养体系。
数字素养发展演进分为三个阶梯:技术赋能的基础阶段、思维培育的中级阶段、人格铸塑的深化阶段。其中,技术赋能的基础阶段注重的是学会使用工作学习中所用到的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类检索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将收集的各种数字信息按科学方式加以利用、加工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践要着重于提升学习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与信息处理速度,让学习者逐渐摆脱过去纯粹从工具意义上使用数字技术的方法,建立对数字环境的基本适应力,为后期的进阶素养发展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
进入到思维培养的中级阶段,就要注重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教育,引导学习者辨别信息真假、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融入价值观教育,使学习者提高辨别能力。
在人格塑造的深化阶段,数字素养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健全数字人格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即将数字素养与个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融合起来,帮助其形成有自我认知、合理接受,且稳定的数字身份意识,并主动承担数字生态建设责任。从而使其在数字世界里能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权利,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在维护自身网络空间秩序的同时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
综上,数字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梯是遵循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字素养教育过程中,要从简单的技术应用能力进阶到重视数字伦理意识的培养,再进一步向人格塑造的转变,清楚数字生态的运行模式,对数字世界的信息做出正确输出与判断,能够参与到数字生态中并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数字素养教育的现实挑战
当前,数字素养教育仍存在将素养简单等同于技术应用的认知误区,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充分认识其深层价值。现实中仍面临认知和实践上双重挑战:一是认知层面上有代际间的数字鸿沟,部分教育者数字素养甚至低于学人,只重视技术的技能培训而轻视技术背后的价值追求,且缺乏评价指标;二是实践层面中农村与城市间存在数字教育资源的差距,数字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碎片化,校企协同育人合作不够健全。
数字素养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教器物”,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数字批判力、创新力以及伦理意识的新公民,并且需要借助整个教育体系、技术创新、社会政策的配合,推动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完整明晰的数字素养发展阶梯,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数字公民。
构建“三位一体”的阶梯式育人体系
筑牢数字素养教育进阶之路,必须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实现技术、思维、人格有机统一的发展。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彼此递进,互为支撑,形成协同发展、系统完善的培养架构。
技术赋能的基础阶段侧重于数字工具操作使用的技能,属于数字素养的初始层次要求。需按照学习者自身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能力训练重点,并且将技术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以及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级衔接、阶梯递升的技术能力训练序列。思维方式培养是数字素养培育的关键,需注重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核心,有助于学习者识别虚假信息、抵御算法操控,建立数字意识认知防线,在数字技术环境中不断保持思考与对真实世界的知觉;创新思维能够激发数字创新,促进数字技术的向善发展。人格塑造是数字素养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人格塑造中,价值观维度更多指的是数字环境中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着重培养学习者进行伦理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促使其具备正确运用数字技术的价值与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数字世界里作出正确价值选择和行为抉择。
可见,数字素养教育从技术工具应用到人格塑造的进阶之路呈现出由外到内、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实现数字素养教育进阶之路的转化,要依照教育的本质规律来进行。应当扎根于人格塑造,向价值理性进阶,培养数字理论意识、批判思维,引导思考数字社会信息传播及责任边界等深层问题。
贯通数字素养教育进阶转化路径
具体来看,可从认知建构、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自觉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贯通数字素养教育进阶转化路径。
一方面,要实现知行合一,有层次有顺序地搭建起数字素养提升路径。首先初级阶段侧重技术能力的掌握,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使学习者真正置身于数字空间中,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对素养内涵的进一步认识;其次,采用逐级递进式的数字素养教育方式,依照其认知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强调对信息甄别及伦理判断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整体式推进的方式把数字素养培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相结合,将学习者变成会使用技术的个体之外,还能从更高的层面建立起对数字世界完整的正确认识。在此过程中,注重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数字社会的参与,做到数字素质培养一体化。
另一方面,要建立师资培养方案。加强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数据驱动教育教学决策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造就一批能够引领学校数字化变革的骨干教师,提高教师自身数字伦理、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的意识。同时,建立校际数字教研共同体,共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优化教学决策。通过技术操作到伦理思考再到社会创新,实现教育目标的层层递进。
数字素养教育进阶之路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将数字素养教育置于更广大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应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指导思想,始终将人作为第一位的关注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优良人格品质的人才,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力量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这不仅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对构建清朗数字生态、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