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立涛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12亿多非洲人民也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中非有着共同的发展诉求,我们愿同非洲兄弟并肩奋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走上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
可以说,中非合作已然成为了南南合作的光辉典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非政治互信达到新的高度。中非双方一直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原则。在政治制度与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在这一原则下,双方不断就治国理政经验进行坦诚的交流。同时,在事关双方重大关切的核心问题上,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方始终坚持“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人的事由非洲人说了算”的主张,反对外界对非洲政治的干涉,而非洲支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中国的立场也是对中国政府巨大的政治支持。
第二,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中非经贸与投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打造出的“中国特需”为非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中非经济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中非贸易在2000年到2017年间增长了17倍,达到17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非洲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随着贸易的扩大、非洲的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对非洲投资迅速增加。截止2017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量已超过1000亿美元,1万多家中国企业几乎遍及非洲全部54个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明确表示,过去12年间中国对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最为关键,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也对中国多个领域进行了一定投资,收益极为可观,其中南非报业集团以3千多万美元对腾讯的投资,17年收益近1800亿美元的故事更成为非洲投资中国的美谈。
第三,中非人文交流得到全面发展。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都具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随着中非交往的迅猛增加,大量中国公民前往非洲创业投资,大量非洲民众也来中国寻觅商机。国情文化的差异,不断表现为相互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由此,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实现民心相通对于中非合作极为重要。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开设孔子学院,并向非洲各国提供大量留学与进修名额。媒体交流、文化团体互访极为频繁,为增加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非洲对中国的认知更加全面,中国对非洲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
第四,安全上守望相助,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和平,应对安全挑战。非洲既是冷战后战争爆发最多的地区,又是诸如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等极端组织猖獗的区域,而且不时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这些安全挑战也严重影响着在非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帮助非洲就是帮助自己。中国政府通过中非合作机制,不断加大对非洲安全的支持力度。如通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非洲动荡地区直接派出维和部队,实现地区和平;向非洲国家提供安全装备和人员培训,打击恐怖主义;在埃博拉病毒爆发后,中国除派遣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疗人员、提供大量物资与资金援助,还率先研制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为非洲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第五,国际事务中双方一贯保持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及其他国际场合,就重大的国际事务和地区问题一直保持着沟通与合作。双方在联合国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以及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与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成就来之不易,相比于西方国家在非洲长期经营,中非合作时间较短,但是在短时间内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是中非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得益于中非之间真诚合作、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交往理念。中非双方都视对方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并且努力抓住了机遇,登上发展的快车。其间,中非成功克服西方所谓“新殖民主义”的干扰,真诚地将对方视为平等合作的伙伴。尽管中国在减贫、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人从未想过像西方国家那样对非洲指手划脚,充当非洲的教师爷。中国从来都认为非洲国家是自己的好兄弟,非洲领导人也同样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兄弟。
其次,中非关系的顶层设计是中非合作有力保障。中非合作国家多、头绪多、困难多、外界干扰多,中非双方又都是发展中国家,合作资源相对有限,但是每次中非合作论坛召开时,都能通过中非双方顶层设计,坦诚面对挑战与困难,共商团结合作发展的大计,都能通过纲领详细、目标明确的合作宣言。这些合作宣言,尤如中非合作的指路明灯,形塑了中非合作的战略大方向。
再次,中非合作机制的完善是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制度保证。自中非合作部长论坛召开以来,以论坛为中心的机制日趋完善。这种完善的机制,有助于从制度层面把握合作议题的选定,有效地监督合作项目的进展状况,并为后续合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前都会有高级别官员会议调研,汇总并筛选出可供合作的议题供论坛讨论。因此,才能每次都能在论坛期间通过一个为期三年的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与社会发展等多领域的合作计划。这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与非洲举行合作论坛或峰会如美非峰会、日非峰会等等会上仅仅通过一个泛泛的宣言有着本质的不同。
最后,高效稳健、唯实不务虚是中非合作的突出特点。每次通过的中非三年合作计划可操作性强、并具有可明确的审查机制,高级别官员会议全程跟进审查确保计划得到有效实施。每个项目背后,又都会有一个中非双方官员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尽责的团队。在中非国家间双边合作中,这种高效务实的做法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一些在西方人和非洲本地人认为貌似不可能实现的项目,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通过中非合作,短短数年就变了的现实。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