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经济、人口素质、改革开放40周年、反腐败、企业信用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楚新:数字经济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认为,数字经济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中应运而生,其既涉及传统经济的互联网化,也包含互联网领域的新型经济样态和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迭代升级以及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在2018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又提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由此可见,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全新动能,提前做好数字经济的全球布局至关重要,关系到今后我国能否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话语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田雪原: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表示,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深化与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第一,深化同体能健康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医药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第二,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第三,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摘编自《人民日报》
章百家: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表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城乡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城市居民也不再附属于单位。与此同时,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明显改变,思想不再简单一致。这两方面的变化十分复杂,不是预先设定的,也难以简单评价;但它们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发生的,影响也更深刻更长远。现已年过半百的人们,在中国发生大转变的这个阶段,不仅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当然,有人参与的少些,有人参与的多些。但不管怎样,改革开放为中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无论在中央、地方,还是基层,人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摘编自《北京日报》
陶文昭、腐败是世界性政治痼疾,不能归因于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温祖俊认为,腐败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反腐倡廉至今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从党的性质来说,共产党人大公无私,没有特殊利益,与腐败是格格不入的。现实中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都不是在真空之中,而是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下。一些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腐败现象。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都曾受腐败的困扰。从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的第一次反腐专项斗争,到抗日战争时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思考;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到“三反运动”中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等,反腐败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视反腐败问题。我们将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于腐败现象要看到并不是我们改革开放所特有的,更要看到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是不相容的,我们反腐败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
摘编自 光明网
建立健全分类指导互联网信用评价平台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郭慧婷指出,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构建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为信用需求方提供可比、通用的信用信息,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并实现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首先,应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从财务信用、发展信用、意愿信用、质量信用四方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要分行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中小企业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包括企业经营基础信息指标体系、动态财务流水指标体系、静态用户反馈指标体系以及其他档案类数据。每一类指标都根据不同的行业类型进行划分,具有行业特色。再次,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大数据优势与移动通信技术,使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望得以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获取、处理与公开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征信体系在金融中的作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提供竞争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因此,建立健全基于分类指导的互联网信用评价平台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摘编自《陕西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