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伟大社会变革的七十年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伟大社会变革的七十年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8-26 15: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写就了极为灿烂、辉煌的历史诗篇。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裕的历史性变迁。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党和人民事业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坚实的制度基础。这些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分裂状态,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这种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

  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真正成为掌握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主人。

  (二)制度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所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由此,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经济上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改善;原有工业部门大大加强,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有了成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四)文化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文盲半文盲占人口大多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历史,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批尖端科技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五)国防和外交上自主独立并不断强大,为民族尊严、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陆海空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强大国防力量,人民武装力量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有了一支听党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人民军队,在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外交关系,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坚决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了世界和平,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

  (六)党的领导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时刻教育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党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正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纠正各种“左倾”或“右倾”错误,确保了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努力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任何成就的取得和成功道路的开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看到,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又遭受近百年内忧外侮、生灵涂炭的旧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在这29年中先后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但我们党能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纠正以往所犯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仍然在不到三十年时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社会进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对于新中国成立后29年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倍加珍惜。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使党和国家从严重挫折中重新奋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伴随着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又一次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走向了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进入历史博物馆,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近8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随着人民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储蓄率高居世界各国前列,广大城镇居民基本完成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我国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以农业耕作为主体的传统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生活工作为主体的现代社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日渐成熟。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成了从孕育、培育、发展、规范到繁荣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市场经济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日益丰富并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充分发挥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充分快速发展,一大批以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导的创业创新型社会主体发展如火如荼,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多样化、多层次的品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日趋发达。宏观调控体系日臻完善和创新。

  (四)中国社会更加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大大增强。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社会得到全面开放,中国与国际交往日渐频繁,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话语权大为增强。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人心,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多样化、开放化、国际化交流中,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得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打造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开创和巩固,使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是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