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民营和小微企业、 疫情、干部教育、教育信息化、中原节日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振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贵在何处】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振宇指出,对于银行而言,发放给企业的贷款期限越长,担责风险越大,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倾向于发放一年期的短期贷款。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尽快拿到资金,短期贷款易于审批,使用也较为灵活,而中长期贷款审批时间长,申贷成功率低,企业也乐意申请短期贷款。因此,市场上的银行贷款通常以短期贷款为主。一些小微企业从银行借贷到资金,除了补充流动性,还用于进行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中长期投资。上述情况,导致最终形成短贷长用的现象,造成金融资源的错配。有些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也经常出现贷款期限与其资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从银行风控角度来看,每年收回重贷一次是目前银行风控的重要手段。若不收回重贷,则需随时跟踪监控企业经营,这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之,多种原因导致企业回款与还款错配,导致短期贷款到期时,企业无法直接续贷,需要寻求过桥资金来缓解暂时的流动性危机,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成本负担。一旦遇到银根紧缩,银行无法续发贷款,企业便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
摘编自《光明日报》
【辛鸣:抗击疫情为了人民,更要依靠人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只有全民行动起来,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让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自觉意识到自身作为历史主体的磅礴力量。不论是武汉人、湖北人还是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难,大家就要共同搭把手;不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工人,还是为保障城市运行、保障群众生活而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大家都是战斗者。更多普通群众通过捐款捐物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群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春节期间不走亲访友、不串门聚会。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人民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有这样坚强的中国人民,还有什么危难不能战胜?
摘编自《人民日报》
【艾医卫:凝心聚力,提高政策执行的认同力】
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艾医卫认为,新时代出台公共政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回应民众需求,打破利益格局的藩篱,增强了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干事兴业,关键在人。干部作为党的执政资源,其能力素质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干部教育培训对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及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培养干部的政治忠诚,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摘编自《湖南日报》
【任燕云: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评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燕云捷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推动融合的主体是教师。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科学设计内容,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加快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摘编自《陕西日报》
【李孟舜:传承中原节日文化传统】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李孟舜表示,中原地区是传统节日的发源地,传统节日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关键载体。黄河流域是传统节日诞生的核心区,中原地区星罗棋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表达,是讲好黄河故事最为显著的文化优势。传统节日在民间生长,节日文化也要通过充满仪式感的节庆活动实现传承。讲好黄河故事需要凝聚精神力量。同时,讲好黄河故事需要尊重文化传统。鹤壁浚县庙会传衍千年、辐射百里,富含黄河流域浓郁而鲜明的农耕文化底蕴。除了延续整个正月的隆重而丰富的节俗活动,这个“华北第一古庙会”在乡村社会中还承担着经济、贸易、民间信仰以及对社区整合等“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丰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民间曲艺“活化石”的宝丰马街书会,每年正月十三的正会人海如潮、鼓曲声声,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展演着一幅浓墨重彩的黄河民俗文化画卷。
摘编自《河南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