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念光:坚守信仰初心,铸牢忠诚之魂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刘念光:坚守信仰初心,铸牢忠诚之魂

来源:光明网-思想频道2020-07-31 10: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刘念光:坚守信仰初心,铸牢忠诚之魂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民事法律、经济社会、共产党人、“两山论”、劳动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生:有典有则——中华法系的民事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生表示,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大量民事规范,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因其统一程度、强制性的差异,而体现为不同层次、不同样态的典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和“则”的表现形式不尽一致,但二者在法律体系中的结构定位是明确的:“典”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大经大法”,规定基本价值理念、基本规范;“则”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提供行为准则、执法标准、裁判规则。在唐代,《唐律》是“大经大法”,明确揭示了“善善,恶恶”的基本价值理念,其在《户婚律》《杂律》等部分规定了基本民事制度。经历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和民事法律的发展,明清时期确立了新的“典”与“则”共构的民事法律体系。这个时期的“典”是更为庞大的“会典”,其中户部、礼部、工部以及分管少数民族事务部门的则例,多为涉及民事的法律制度。“善善,恶恶”是中华法系的基本价值理念。善与恶不仅是道德判断,还是法律责任分担的依据;维护善必须去除恶,使恶行者担责,轻者为民事责任,至重者难免刑事责任。中华法系凝聚了两千余年的治理智慧,建立了“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涛、苗子清:因势利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涛、苗子清认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使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明显改善,释放经济复苏信号。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当前亟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道路。第一,积极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第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振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推进“新基建”落地落实,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为全球经济复苏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念光:坚守信仰初心,铸牢忠诚之魂】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刘念光指出,确保绝对忠诚,必须从根源抓起。坚持理论立魂,从改造学习、改进学风入手深化理论武装,紧紧抓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掌握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做到思想常新、心灵常净、本色常在、信念长存。坚持思想塑魂,紧紧扭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用好党史军史这个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生动教材,深入扎实开展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基本理论、优良传统等的学习教育,引导官兵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党性固魂,着眼提高政治忠诚度,突出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修炼共产党人“金刚不坏之身”,涵养革命军人的坚强党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

  【沈满洪:“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院长沈满洪认为,“两山”理念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句话,而是三句话构成的完整表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可见,“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包括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兼顾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二是“前提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是“转化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兼顾论”“前提论”还是“转化论”,始终不变的一条主线是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因此,绿色发展观是“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绿色发展要渗透和贯穿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使新发展理念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王晓燕:课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确保劳动教育质量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王晓燕表示,为解决有教育没有劳动的问题,从实施途径上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等。为克服有劳动没有教育的问题,要围绕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五个关键环节加强劳动教育。为确保劳动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一是要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二是要将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区别开来,分别提出相应要求;三是要鼓励支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评价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

刘念光:坚守信仰初心,铸牢忠诚之魂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