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接触到深耕,从研究到教学,在统战理论的领域里,王小鸿求知若渴、笔耕不辍,她相信,坚持用“小火慢炖”的功夫做研究,终能有所收获。
王小鸿是理工科出身,进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后她初次接触统战工作并与之“结缘”。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王小鸿很快迷上了统战专业,“统一战线涉及面广,内容鲜活,有很多内容值得创新发展,越研究越觉得这个是一个富矿,可待开发的资源非常丰富”。延续了理工科学习时一丝不苟的思维逻辑和科研精神,王小鸿在统战理论研究上严谨求实,将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去钻研,持续深耕。面对这门涉及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众多专业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她始终求知若渴、孜孜不倦。“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为了将统战理论研究透、讲清楚,王小鸿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在研究中发现并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谈及研究历程中的心得体会,王小鸿说:“我认为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做理论研究需要有做‘佛跳墙’的功夫,要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功夫到了,效果自然就显现了。”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王小鸿潜心钻研,成果颇丰。她先后出版专著及参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马工程)科研课题,参与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为促进相关决策的科学化发挥了智囊作用。她用时7年撰写的个人专著《多党合作思想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多党合作思想史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作为多党合作思想史的开创性作品,只有对不同历史时期下多党合作思想形成全面认识和把控,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撰写过程中,王小鸿同时面临着“资料太多”和“资料太少”的挑战——一方面,她需要阅读海量的历史文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党外人士资料匮乏的难题。为此,王小鸿一面夜以继日地阅读、整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一面在中央统战部等单位的帮助下,走访了许多党外人士,获取了生动鲜活的一手材料,为《多党合作思想史》增添了宝贵的素材。
在理论研究中,王小鸿擅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普通民众与统一战线有何关联?王小鸿认为,统战工作说到底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要通过统一战线将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把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划分为十二个方面,最后一个是“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只要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人,我们都需要联合团结。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谁,都可以说是广义的需要联合、需要团结的对象。因此,统一战线并不是宏大、抽象的概念,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关。(光明网记者 郝悦)
嘉宾简介:王小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统一战线学学科团队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专家。主要从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史、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参政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出版专著及参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专著《多党合作思想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多党合作思想史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主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民主党派史、党外代表人士如何提高履职能力、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