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兆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要全面准确认识其内涵要求与内在机理,又要积极探索、主动实践,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其实质就是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形成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促进。
就其内涵要求而言,强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就是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来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就其内在机理而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降碳、减污、扩绿一体推进,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成更大合力,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传导,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就其实践路径而言,降碳,重点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重点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扩绿,重点是增强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长,主要体现为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需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构建推动实施的有效机制。
推进降碳,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全面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形成全社会参与降碳的激励约束体系。这就要求用好碳市场、碳税等手段构建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深入分析碳价格变化与形成规律,设计更加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探索社会碳减排的收益渠道,研究地方低碳试点、地方碳账户、地方碳交易市场等多种渠道实现机制;设计自愿碳减排鼓励机制,增加企业通过自愿碳减排获得收益的机会。
推进减污,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可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实施机制,从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公众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动减污降碳。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研发等一系列环境友好行为。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引导减污降碳有序开展,加强环境税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完善环保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治理的主动参与意识。
推进扩绿,关键在于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特点与属性,设计差异化定价机制;形成金融支持机制,根据绿色产业体系的构成及各阶段发展重点,制定支持主要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形成消费转型机制,重点从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绿色产品的推广、绿色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方面着力促进全社会消费绿色转型。
推进增长,关键在于实现绿色增长、高质量增长,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技术潜力和市场活力。要根据绿色技术创新对降碳、减污、扩绿的影响,积极研发和推广节能降碳、清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增强绿色经济竞争力;要大力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好提供保障。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关键在于坚持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整体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全面系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