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放军后勤学院 王亚红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和习主席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一项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王亚红,解放军后勤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内外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型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迎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要求国防建设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创新发展上的先导作用、在协调发展上的促进作用、在绿色发展上的表率作用、在开放发展上的保障作用、在共享发展上的支撑作用,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动力。从而让资源要素在两大领域之间充分涌流,发展活力在深度融合中竞相迸发,切实形成军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近年来,军队和后勤建设在军民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也下了不少功夫,军地资源共享程度得到提高,一批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仍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阶段,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桎梏没有完全消除,“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融不起来、深不下去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究其原因,还是顶层统管体制相对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不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
军队后勤要结合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找准目标、路径、重点和突破口,切实把军队后勤纳入到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之中,努力开创军队后勤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顶层统筹职能。当前,党中央已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了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军队后勤要对现有的各专业领域军民融合议事协调机构进行统筹整合,主要负责提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建设布局,联合审议国家重大战略军事需求,统筹制定军民融合规划计划和重要战略资源投向投量、重大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协调解决跨领域、跨行业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指导推动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围绕关键环节和领域,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尽快启动已经看准、具备条件、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建立军民融合的生活保障体系、军事物流体系、后勤动员体系建设;同时注重各项任务进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整体推进军队后勤军民融合深入开展。
探索建立顺畅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军地对接效率。军队后勤军民融合涉及平时和战时保障,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综合协调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建立军地双方协调机构,规范协调程序,确定协调内容,形成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本着顶层归口、相关领域分别对口、统分结合的基本思路,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任务协调制度,规范军地信息互通制度,理顺对口协调关系,明确协调责任义务,形成规范有序、常态运行的工作秩序;完善需求对接机制,按照“研究提出、分析论证、归口上报、综合平衡、分类对接、落实反馈”的程序,建立分层分级的军地需求对接制度;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存量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军地增量资源统筹的措施办法,完善资源共享激励政策,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推进后勤装备科研生产、后勤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和后勤动员领域军民融合。同时,加强新型安全领域军民融合体系建设,在海洋、空天、网络安全等领域安排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推动海洋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卫星资源军地统筹、军地网络安全资源信息共享。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加强军地科研机构协作、试验设施设备共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战斗力保障力。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金融、保险、物流、通信等服务领域和境外中资企业的军民融合,加快军事力量“走出去”。注重发挥区位特点优长,结合地区实际,找准功能定位,推进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优化军地战略布局布势。
建立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确保交流渠道畅通便利。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识别等技术,重点解决军地之间软件标准互不统一、数据库格式各异,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确保军地信息接口顺畅。逐步构建交通、运输、营房、物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军地信息融合共享平台,加强军地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军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充分互补共用。一是加快军队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军后勤系统信息网,实现军队后勤系统各专业全方位的连接和实时通讯。二是建设军地共享的国民经济实力数据库。区分军队保障各专业模块,对国民经济可动员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军地信息互通和可视化。三是建设军地共享的军队后勤保障指挥系统。构建军队保障指挥信息平台,便于平时军队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战时保障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指挥。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优化融合环境条件。推进法规立、改、废工作,加快出台军民融合促进法,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法规清理和衔接配套,注重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经验,重点围绕军民融合工作的顶层统筹、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对象范围、程序方式、工作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加快完善相关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国家将军民融合发展专项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制定引导激励、利益补偿和优惠政策,充分激发军民融合的内在动力。搞好军地政策法规衔接协调,根据国家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修订完善军队配套规定,逐步建立兼顾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和国防建设特殊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