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规划“沿海运输大通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规划“沿海运输大通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2018-01-23 16:36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规划“沿海运输大通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我国沿海运输大通道规划建设思路》研究成果发布

  光明网讯(实习记者 武鹏飞)1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完成的《我国沿海运输大通道规划建设思路》研究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

  “沿海运输大通道”北起辽宁丹东,南到广西防城港,长约5000公里,贯穿沿海5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是一条大容量、高速度、多方式的复合运输带。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战略,规划建设沿海运输大通道,是统合“沿海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系统工程,对“一带一路”以及“交通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研究报告通过论证现阶段我国沿海运输大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未来沿海运输大通道的规划建设思路,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教授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教授首先作了《我国沿海运输大通道规划建设思路》的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新时代沿海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凸显。沿海地区是新时代统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制造强国一系列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陆海统筹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承载地和关键区域,是新时期支撑国家整体战略实施的脊梁。

  报告称,交通基础设施是新时期沿海地区发展的短板。沿海地区整体交通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内陆,但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沿海高铁通道尚未贯通,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缺乏整体统筹;沿海地区陆路主要客货运输通道能力高度紧张;空域交通瓶颈凸显,人口密集区交通运输设施严重供不应求;港口缺乏分工,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城市群内部城际交通运输网络严重滞后,限制了城市群的发育成长。

  报告提出,规划建设沿海运输大通道应该上升为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报告认为,规划建设沿海运输大通道应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重点弥补沿海通道发展的短板,有效缓解沿海通道能力紧张的问题;到2025年,形成纵贯南北、衔接东西、陆海统筹、结构协调、高效快速的沿海运输大通道,实现相邻城市群之间“一日交通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交通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交通品质和效率的追求,支撑沿海地区的全面升级和整体现代化,为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沿海运输大通道规划建设思路:

  (1)建议尽快实现各区段沿海铁路通道贯通,新增沿海高速铁路,北段规划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南段构建长三角-珠三角第二高速通道,规划建设横向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积极研究超高速交通等新技术在沿海地区的应用前景和空间布局。(2)推进沿海交通繁忙的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加强纵向高速公路通达能力。(3)建设世界级门户枢纽体系。推进区域港航资源优化整合和港口的合理分工,强化多式联运大通道建设,建设津冀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有效提升东南沿海、西南沿海港口群辐射能力。构筑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体系,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北部湾多核心机场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4)建设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的城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5)构建跨区域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近海内贸干线运输,鼓励铁路、水运绿色交通方式发展,促进沿海地区形成合理的运输结构。促进轨道交通优先发展。与城市空间开发结合,完善促进枢纽综合开发的体制机制。树立跨区域统筹保护生态思想,减少沿海运输通道负面影响。探索设立区域综合交通协调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杨励雅副教授随后报告了《沿海运输大通道建设的国际经验》。报告结合美、日等国家经验,从战略定位、规划时机、规划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

  报告之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晓江教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陆化普教授,教育部交通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以及社会各界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分别就报告的内容和沿海大通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点评和讨论。

[责编:周明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