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话语研究”高端论坛暨《话语研究论丛》建设研讨会在北二外举办

“新时代话语研究”高端论坛暨《话语研究论丛》建设研讨会在北二外举办

2018-06-19 15:1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李澍)6月16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承办、《话语研究论丛》编辑部协办的“新时代话语研究”高端论坛暨《话语研究论丛》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达为切入点,旨在探讨我国新时代话语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助推我国话语研究的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

“新时代话语研究”高端论坛暨《话语研究论丛》建设研讨会在北二外举办

  开幕式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辛斌教授致辞。王磊在讲话中强调了新时代话语研究与探索的必要性,期待研讨会能为新时代话语研究带来新的启发。辛斌强调了话语研究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社会与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际关系学院盛静博士、江苏警官学院潘艳艳博士主持了上午的研讨活动,中山大学丁建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尤泽顺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盛静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汪少华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刘立华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丁建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来源于丝绸之路,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喻,包含了我们对文化包容与尊重多样性的理想追求。“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塑造过去世界,也有利于塑造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要掌握话语主动权,讲好中国故事”。

  尤泽顺介绍了外交话语的意义、特征以及外交活动的内容,并从语言学视角分析了话语研究的方法与成果,使大家对话语分析所要遵循的模式及研究事项有了初步的了解。

  盛静指出,“全球意识”和“国家意识”在青少年身份和认同发展的流程中,可能表现为两个齐头并进的维度。同时,“全球意识”是基于人类共同体命运,把人类看做整体来思考的,有可能是未来“国家身份认同”的补充。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人可以报道事件,表达观点,有利于我们迅速掀起话题”,汪少华指出,在“后真相”的驱使下,大众的主观想法可能压过客观事实,由此带来的后果会为一些舆论朝着极不理性的方向发展。所以话语研究对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刘立华指出,新时代,我国新的社会实践也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表征,同时也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和资源。

  山东师范大学葛云峰博士、天津商业大学赵芃博士主持了下午的研讨会。葛云峰、赵芃,以及江苏警官学院潘艳艳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磊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武建国教授、外交学院孙吉胜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赵秀凤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赵芃以“话语的技术化与权力的合法化”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并用生动风趣的例子引出话语、知识、权力之间的关系。她指出,话语对霸权的形成和对权力关系的认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潘艳艳从多模态认知批评的视角,结合社会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借鉴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相关观点,运用“认知-功能”分析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及报道对电视新闻进行深入的解读。

  葛云峰指出了该研究题目的来源,并对庭审话语及法制新闻话语进行简单叙述。他对中国媒介审判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此引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研究问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语料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经常受到美国主导的话语体系制约”,王磊认为,梳理美国战争话语的范式与作用,有助于透视美国话语霸权的建构,更好地推动中国话语,解构当前国际话语秩序,为建立新的话语秩序提供空间与发展模式。

  武建国指出,话语研究以法治热点事件及各大媒体报道的文本为语料,旨在考察篇际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在法制话语中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运用该策略背后的价值趋近因素。

  “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崛起并不意味着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孙吉胜认为,中国外交在增强话语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赵秀凤指出,媒体在国家身份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有效利用媒体的功能,掌握绿色话语权,做新能源领跑者、国际能源治理的主力军,将能源革命、生态文明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动态构建观来不断学习变化调整自己的身份。

  会议最后,《话语研究论丛》主编田海龙教授与辛斌教授共同主持了最后的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如何更好建设《话语研究论丛》,助推话语研究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责编:周明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