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研究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一把钥匙

城市研究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一把钥匙

2018-07-06 17:2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城市研究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一把钥匙

  ——“城市与国际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 2018年7月1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合办,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承办的“城市与国际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外交学院副院长、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孙吉胜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庆玺副主任,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领事保护处李龙杰处长,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黄品芳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于宏源所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夏莉萍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是2018“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与会学者围绕城市与国际秩序,城市与中国主场外交,城市、“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在发言时指出,“城市日”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它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城市再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文化,旨在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解决城市化的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少数主要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包括文化冲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在国际与国家层面也在共同演进,许多重大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问题的协调和解决已经从国家与区域层面深入到城市层面,对发达国家的传统的管理机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模式提出了挑战。城市,日益成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需要加以重视。

  芝加哥分校政治系副教授张玥在发言中表示,以往西方政治学认为城市政治和国家政治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例如一些关键性的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不能执行、不能发行货币、不能控制进口或树立关税壁垒等等。但是近几年来的国际政治实践,开始挑战这一观点。城市政治从地方性过渡到全球性,主要源于两个因素。首先是城市的联系性,集中体现为全球性大都市的崛起。全球性都市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全球贸易、金融和服务型产业的“指挥部”;二是生产知识、技术以及创意的主要生产地,同时也是这些产品的重要交换场所;三是在这些全球性都市里,政治和社会属性发生了两级分化。其次是城市的外向性,即强调城市对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合作的工作形式,如在气候变化问题和移民问题等方面。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熊炜在发言中认为,城市是一个由人来构建的空间,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人的动态性重新定义了城市空间,实际让城市空间得以不断扩大。城市作为人的生活空间,人的集合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行动者,不可避免的使行动者也承担了外交的角色。城市作为行动者,和国家以及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张力。但与此同时,全球化又是当前国际体系最为全面、强势的结构化进程。在此进程中,城市已经成为一个自主性的行动者,尤其是特大城市、全球性的都市,因为城市在这个进程当中直接进入了国际结构。一些行动者甚至塑造了全球化,并成为了全球化的中心。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之间在交往互动中已经创造出了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城市体系,甚至个别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能够影响到全球城市体系的变化。

[责编:李澍]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