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骨干师资研修班在人大新闻学院举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骨干师资研修班在人大新闻学院举办

2018-11-06 18:1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武鹏飞)11月3日-4日,首届“人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发展与创新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来自全国30余家高等新闻教育机构的学员和来自北京市属高校、主流媒体、各区县融媒体平台的20余名代表共同参加本届研修班。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深教授童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等先后为学员授课。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国教育界各个领域都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活动。9月17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正是为了落实《意见》提出的要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和教育基地,推进开展全国范围内培训的有力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指出,本期师资研修班是北京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分别对研修班给予了肯定。

  杜飞进在给学员们授课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括为16个字:坚守党性,服务人民,鲜明导向,舆论监督。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对新闻舆论做出的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理论研究、教学、学习和实践的“定盘星”,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胡孝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8.21”讲话中做了宣传思想工作由“正本清源”到“守正创新”的基本判断,对“8.21”讲话的学习研究应成为新闻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指导。

  研修班课程设置既有助于学员了解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研究现状,深化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认知,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当下起到更好的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这一时代主题给予了现实关照。其中,童兵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杨保军讲授《新闻规律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陈力丹讲授《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落实到新闻实践中》,尹韵公讲授《深刻把握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背景和内涵》,郑保卫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贡献》。

  研修班还为身在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设置了研讨环节,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两个焦点展开充分讨论。首届学员在总结中表示,研修班举办得很及时,质量很高,回答了大家的期待和困惑,尤其在当下舆论环境和传播生态当中,思考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发展,具有迫切性和实用性。

  据悉,研修班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共同发起。首届30位学员从200多位报名者中根据地域和年龄梯次遴选而出,代表了国内新闻教育界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领域的骨干中坚群体。

[责编:王营]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