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王旭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所谓底线思维,是指客观设定最低目标、合理界定最低界限、清醒立足最小可能争取最大期望的一种战略性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法创新。底线思维实质体现为忧患意识,表象上则凸显为处理解决好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矛盾的集中呈现。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防风险能力,必须强化问题导向。
一是要敢于直面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充满问题和矛盾,正是在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矛盾中,人类之舟披波斩浪,奋力航行。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抓住问题就是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马克思曾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错过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时期,使问题和矛盾扩大化。不聆听时代声音,不回应时代呼唤,不直面时代问题,也无力推动时代的巨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清醒的心态直面问题,以舍我其谁的精神解决问题
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之声,只有树立问题意识,把准时代之问,才能有针对性发现解决之道,找准引领时代进步之路。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发现问题是好事,没有问题则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成就事业,要有一双能够及时找寻问题的慧眼。
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敏锐把握新发展新趋向,准确发现新矛盾新问题。在改革发展的大胆探索实践中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通过问题倒逼和推进改革。要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减少失误,避免或少走弯路。
三是要深入剖析问题。正视问题是态度,分析研究问题则见功力。问题错综复杂,千奇百怪,要求我们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准确把握问题的性质,查明问题形成的原因,认清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精准靶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其实质聚焦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明确解决问题的途经和切入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联系与规律,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与发展,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与应然,对问题发展结果准确作出预判;要注重抓住事关全局、关联大势、涉及长远、关系人民福祉的关键和紧要问题,为聚力针对性破解时代课题提供主攻方向。
四是要适时解决问题。强化问题导向,关键是落实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成功,就在于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一个个时代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伴随着我们党从理论上探索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大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涉身改革发展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厚植直面问题的担当,增强发现问题的敏税,拓展剖析问题的缜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守土尽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破解矛盾和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经常深入群众和基层,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营养,从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闯夺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关隘中不断创造时代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