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评价日渐积极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评价日渐积极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5-16 19: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于蓉蓉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日本首相特使、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参加了本次论坛,向习近平主席转交了安倍晋三首相的亲署信,表示日中关系重回正轨令人高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宏伟构想,日方积极评价中国通过这一构想为世界和地区做出的重要贡献,日方愿同中方就此加强合作,支持两国各界、特别是青少年间开展广泛交流。事实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一直在转好。去年10月25日-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时也提到,“一带一路”是有潜力的构想,日方愿同中方在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当时,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依然抱有质疑,时隔半年,日本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第一,日媒更加公正看待“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债务危机问题。安倍访华期间,日媒对“一带一路”评价基本偏向指责“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一带一路”国家的债务危机问题。而此次峰会期间,日媒对美国指责中国的“债务陷阱”问题评价更为客观。《朝日新闻》在一则关于马来西亚“一带一路”融资问题的采访中提及:“中国没有欺负谁,而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马来西亚”。针对美国“债务陷阱”的指责,中国随即与马来西亚进行协商,修改了铁路路径,缩减支出费用以减少马来西亚的负担。《读卖新闻》指出,中国否定了美国的“债务陷阱”的指责,但中国也意识到国际社会质疑的问题,在本次峰会中做出确保“一带一路”融资透明性的承诺。

  第二,日本与“一带一路”的有条件合作取决于中美关系。安倍访华期间,针对安倍与中国达成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读卖新闻》认为,日本没有直接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当中国达到日本倡导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后,日本政府才会推动日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强调日本政府希望中国达到的四个条件:开放性(建造的基础设施能够被所有国家和企业使用)、透明性(项目立项等要遵循国际标准)、经济性(要把“长期使用”的概念放在心上,使核算达到收支相抵)和东道国财政健全性(不得借出超过东道国偿还能力的资金)。而此次峰会期间,《每日新闻》指出,虽然日本提出第三国投资的四项原则,但实际还要看中美关系而定,如果中国能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日本愿意进行合作。

  第三,日本忧心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影响力扩大。安倍访华期间,日媒都认为中国希望利用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继续推行“一带一路”。而此次峰会期间,日媒更多表现出对中国影响力激增的担忧。《读卖新闻》指出,包括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纷纷对“一带一路”转变态度,各国中止的“一带一路”项目经过与中国协商调整再次启动,许多国家对华依赖程度增加,支持中国的国家也在增加。同时,澳大利亚一些州政府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也让日本忧心忡忡。《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由于日本企业对东欧四国关注度不断增高,日本也将扩大与东欧四国的合作。但目前东欧四国均参加了“一带一路”建设,匈牙利总统更因为需要优先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而缺席了与安倍提议的V4首脑会谈。据《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对华采取软硬兼施的措施,一方面派出特使出席峰会,一方面安倍首相进行巡访。日本担心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将对日本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不利,所以本次安倍出访主要是为了确认各国对日本的合作态度,同时共商如何共同引导中国在海洋秩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遵循国际准则。日本仍然担心虽然中国对一系列指责表现出低姿态,强调要遵守国际规范,但中国会制定自己的国际规范。

  日本媒体的态度显示出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复杂心理,从抵制、观望到积极参与,时至今日,中日两国的合作仍具有合作与竞争的两面性,且合作和竞争都在不断强化。对此,中方应加强与日方沟通、增信释疑,灵活合作,重视日本经济界的作用,从而积极推进中日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合作。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CJL020)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