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愿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愿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6-28 18: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刘进伟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发言中指出,放眼世界,各国早已休戚相关、命运相连。当今世界也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是世界经济发展迷雾重重,局部地区争端纷纷扰扰,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错误言行甚嚣尘上。在此形势下,世界该向何处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时代之问。处在世界发展变革的十字关口,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坚定推进者;包容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创造者。“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需要中国方案。

  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推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各个文明的千帆竞技,是人类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各个文明的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世界繁荣进步的壮美画卷。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充分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制度的差异性。然则,世界上仍有少数别有用心人士的将中美经贸争端上升为文明冲突、种族冲突,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言论是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巨大障碍,因而一经抛出即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作为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我们始终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当今的世界,需要不同文明的和平对话,搁置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用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同化解分歧与争端,寻找利益共同点。那种叫嚣“文明冲突”,趾高气扬的姿态可以休矣、必须休矣!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始终维持了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始终坚持既做好国内经济改革、挖掘自身经济潜力,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中国方案”,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有着这股实干兴邦的毅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搞好经济建设,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发挥计划调控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目前,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当前的世界是开放的时代,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通力合作。我们的主张是,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外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到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再到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国始终参与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然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给低迷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更多的阴霾。中美这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对世界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如何处理贸易争端,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将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积极引领区域一体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积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一致好评。“计利当计天下利。”我们一贯主张,积极构造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中美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双方应该按照我们达成的共识,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尽管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但我们要抱定走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等错误思想,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