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如何迈上新台阶
——察哈尔学会“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1月17日下午,察哈尔学会“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暨《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之道》(以下简称《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发布会在京举行,探讨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如何迈上新台阶。会议由中国前驻乌干达、赞比亚大使,中国前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李强民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发表致辞。他表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对于理解国家外交战略、理解中国公共外交智慧有重要启发,可供关心中国形象、致力于民心相通的各界人士参考。”在他看来,该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二是全球视野与历史底蕴有机统一,三是对中国立场与新时代的深刻阐述。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发来贺信。“祝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的出版!这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力作,也在丰富着人类对公共外交民心相通的理解。”他希望,未来该书能够译成外文,以促进“‘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分社社长曹沁颖致辞谈到,让世界认识、认可、认同中国的“三认原则”,以及中国与世界共识、共鸣、共振的“三共主张”,是王义桅对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积极探索。“我们对《国之交如何民相亲》的出版十分重视,力求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希望它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
《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简要介绍了创作初衷、过程和心得。他坦言,多年来在从事公共外交研究、进行公共外交实践,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思考,心脏和祖国一起跳动。《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不只是智慧结晶,还是一种情感结晶。“公共外交只是一个切入点,帮助我们重构知识体系。本书写作时,力求更多地从人类文明底蕴角度,来思考外交话语、学术话语,希望能够回到多样化的世界,更好地指导世界各国的外交实践。”他如是说。
接下来,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的内容特点、重要意义等,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研讨。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吕凤鼎指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视野广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紧抓住了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基本涵盖了公共外交所有值得探讨的领域,对不少问题的论述都比较有见地。“公共外交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友好相处。书名‘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体现了对公共外交的深刻理解。”他表示,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坚定做好公共外交的信心,探索做好公共外交的方式和方法。
“今天,党和国家对公共外交的顶层设计、宏伟蓝图、大政方针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应运而生,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学者的立场、智慧、能力和水平,让人印象深刻。”国务院新闻办秘书局原局长赵守义评价说,这种呕心沥血著书立说的精神值得学习。
在公共外交实践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广受赞同。那么,如何把其中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吴思科认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很有启发意义,在民心相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全书不回避问题,而是抓住了‘国之交如何民相亲’这个关键点,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全球视野的广度,还不乏富有哲理的总结和提升,难能可贵。”
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姚培生表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对公共外交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可谓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王义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深厚的知识底蕴。”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表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对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准确研判,并大胆提出、深刻分析问题,充满真知灼见。她结合实地考察经验,对当前制约各国更好实现民心相通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一是主动释疑解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避免主观化、空泛化、表面化的新闻报道;二是继续推动惠民工程,除了基建项目,还要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提高中资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危机意识。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贾文山认为,“一带一路”研究要有全球性。如何实现民心相通?学术交流比较关键。《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定位准确、内容充实,发人深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晓萌谈到:“《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既有横向的时间长度,又有纵向的理论深度,对公共外交的观念史、学术史、制度史等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充满着批判性思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在学理层面、实践层面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她希望,察哈尔学会下一步能够细化对公共外交的研究,积极与各国智库开展交流合作。
公共外交领域,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贺文萍提到,《国之交如何民相亲》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散落在各个章节。在她看来,作者王义桅对公共外交之艺术性、时代性、国家性的分析切中肯綮。中国公共外交,如何做好国际表达?她希望,能够加强典型案例分析。
中央党校文史部兼职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评价说,《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体大思精,有着敏锐的问题意识,对公共外交进行了学术梳理,还提到了数字时代公共外交的新形势,颇具启发性。
“民相亲,首先要相见、相识和相守。对话交流,是心灵相通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钟新认为,《国之交如何民相亲》一书充满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如何把中国文化融入公共外交的理论创新?她举例说,全书第六章“中国公共外交哲学”中提到的“润物细无声”“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等三种境界,耐人寻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国书建议,更好地处理外交和外宣的关系,树立新的外交思维,以提升公共外交的高度和境界,促进公共外交的转变和升级。
主持人李强民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公共外交任重而道远。”他希望,未来能够扎实推进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公共外交实践。“近年来,察哈尔学会在公共外交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观成绩。今后,学会将再接再厉,争取为促进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强民说。(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