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实践新论】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实践新论】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7-21 09: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陆续在光明网推出系列理论稿件和新媒体作品,解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敬请关注。

  伴随着世界多级化格局深入调整和全球科技产业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当前,我国行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以信息化为驱动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无疑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诠释。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可以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和进展。

【实践新论】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

(漫画/张建辉)

  秉持着“让信息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的原则,政务服务在信息化方面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目前,全国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浙江,省级大数据平台对外开放信用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城建住房等领域数据集,百姓办事找政府“最多只需跑一次”;在江苏,通过大力开展移动政务终端建设,让“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成为现实;在上海,“一网通办”不仅要能办事、快办事,还要办成事、办好事,把用户满意度作为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将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开在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通过“互联网+政务”的创新,老百姓真真切切地得到了便利,拥抱数字化新时代。

  交通运输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在智慧城市中建设“智慧道路”,为城市的发展源源不断“供氧”,是实现城市全方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比如,深圳侨香路在建设中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交通运行情况可以全息感知,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北京延庆至张家口崇礼的延崇高速,基于大数据的感知和服务,实现了车路协同、桥隧设施健康监测及智能养护,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全国样板;珠海通过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建立起了车道级高精度地图,实现对人、车、路、交通设施、交通状况的精确量化,使主城区重点节点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数据赋能、技术驱动下的智慧道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智慧城市能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在贵州,智慧医疗创新研究中心落户贵州省人民医院,在原来远程会诊的基础上,可以开展面向远程的双向转诊复诊,让群众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宁夏,远程诊疗网络平台可以完成各类医学影像的上传、诊断和收发报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患者零距离。在湖南益阳,通过整体推进智慧医疗工程真正便民惠民,市民将逐步告别传统就医模式,进入“智慧医疗时代”。市民通过预约诊疗,在小医院就医,可以享受大医院远程治疗服务。居民将享受“健康保健不出门、常规病例不出村、专家门诊有预约”的智慧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公共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湖北武汉依托云计算技术和云存储平台,打造安全的智能楼宇、安全的智能园区和安全的智慧城市。北京不断推进“智慧派出所”建设,警务站配备了交通违法处理、网上公安局业务自助办理等终端设备,设置了防范电信诈骗、防盗、拒绝黄赌毒、消防安全等互动演示区域。智慧城市打通数据壁垒,串联社区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六大应用场景,有助于实现“在群众身边守护群众安全”的最终目的。

  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开展新基建、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提供新服务、实现新增长的新型智慧城市。

  新基建有着“一行带百业”的效果,可以加速传统企业快速升级,而新技术则是新基建建设的核心,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集中力量进行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拓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在未来新基建和新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政府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从而逐渐完成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彻底转型,服务效果由“尽力而为”向“无微不至”转变,治理模式由“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政府将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组建“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的建设运营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新发展模式。

  在新技术驱动、新基建保障、新模式发展、新服务引导的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将在未来实现经济新增长。那么,何谓新增长呢?以数据驱动,技术赋能的数字经济便是新增长的核心,如数字农业中的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工业数字化中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产业中的智慧金融、数字物流;区域数字产业的智慧园区等等。从农业到工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行业到园区,数字经济的扩张效应将覆盖整个中国,成为赋能新经济的推进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转空间和韧劲。

  新型智慧城市,是适应我国国情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提出的,是智慧城市概念的中国化表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通过数据融合汇聚和共享开放,激发新的发展动能,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丁艺)

  (视频制作:刘洋)

 

  相关阅读

  【实践新论】中国道路的世界性贡献

  【实践新论】向上向善“大爱之情”化解全球抗疫价值纠结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