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吕越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下的中国企业升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布。该书对中国企业探索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等,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不断深入,中国凭借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成为了全球产品生产的“世界工厂”。但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贸治理体系出现深度调整,中国自身的传统增长模式也在逐渐式微。一方面,国际形势严峻,面对发达国家的掣肘和“制造业回流”战略以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相崛起,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遭受“双面夹击”;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企业大而不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寻求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之,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交织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调整。作为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如何在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剧烈变动的条件下,既能在短期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防范各种风险的传导,又能在中长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这是摆在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者的面前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吕越表示,该书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完成的有关这方面的一部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著。这部专著通过采用大量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基于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决定因素以及影响效应,为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继而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实现路径。
一是政策性开放要转入深度的制度型开放,尤其是要消除行政垄断以及其对市场分割等体制机制的障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二是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帮扶中小企业破除融资困境;三是在产业政策上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是要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引入外部竞争机制、营造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下,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全球治理等方面,助力企业实际价值链跃升。(中国经济新闻网记者 徐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