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科技创新、世界经济、全民健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生态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表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没跟上。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基础学科建设,设置了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专业。高校应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推进学科交叉协同提质。一方面,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顺应国家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一流学科,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持续攻关。另一方面,推动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强化教育教学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双向互动,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设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
【沈铭辉: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联通和交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沈铭辉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冲击之时,中国仍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因为我们坚定地认为,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始终朝着更高效率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的演进史。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从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专业化分工,分工也从家庭之间逐步发展到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乃至发展到全球价值链之间,并因而衍生出国际金融与投资的发展。这一演进过程并非偶然,而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它代表着更高的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和个别国家的保护主义都不可能打破人类社会演进的主旋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驱动作用,就是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摘编自《经济日报》
【沈燕飞:全民健身中智能体育科技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沈燕飞认为,当前,全民健身的热潮已逐渐兴起,但普遍水平并不高,群众体育消费意愿占人均GDP百分比仍较低,市场潜在发展空间巨大,智能体育科技大有可为。应当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积极进入体育产业,发挥“互联网+”的思维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针对全面健身中的痛点需求,搭建平台,推广AI健身助手等新产品,不断丰富完善体育大数据,通过创新手段,拓展产品与服务边界,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强的个性化健身需求。通过发展智能科技,加速推动体育行业的产业链、市场业态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有效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催化体育产业新模式的演进,形成更广泛的以智能科技为基础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形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
【邹升平: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贯彻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全过程】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升平认为,要立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必然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必须立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归宿。必须把改革发展聚焦于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制定更有成效的改革新举措,必须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改革开放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继续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张琦、冯丹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两山”理论应运而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张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冯丹萌指出,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经历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阶段之后,环境破坏也开始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人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看待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上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更加倾向于探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缺一不可。第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要高于经济增长。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因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绿水青山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金山银山,如果两者不能兼顾,理性选择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