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发展理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公共教育、公共关系、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义平: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李义平认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遇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就是主要问题所在。只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人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不断提升的。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就是通过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一种能力。发现战略性问题需要战略性能力。战略性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发现战略性问题首先需要对所处的时代和大趋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的层次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翔峰: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的五大重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竞争室主任刘翔峰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未来形成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第一,高标准市场体系核心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公平竞争的目的是实现准入公平、市场交易公平和市场机会均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第二,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加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创造条件,为形成统一要素市场夯实制度基础。第三,提高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市场环境质量。虚拟市场是未来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必须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基本特征,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第四,促进高水平市场开放。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开放是对等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必须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维护国家合法权益。第五,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建立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商品价格和要素市场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自律监管,健全行业协会、专业化组织等的社会监督。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周秀平: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周秀平认为,抓住“十四五”这个关键期,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拓展空间,构建优质均衡、更加完备、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坚持把缩小差距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战略。2021年及整个“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依然需要缩小教育差距,着重在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四个因素上下足功夫。二是要把强化新型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提高我国整体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重点。政府在教育领域提供的基础性服务,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基础性、发展性四个主要特征,与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三是要把创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模式作为深化公共教育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供给侧,需要充分发挥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切实发挥出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和带动家长理性追逐优质教育资源。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董关鹏:公共关系是5G时代的必修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关鹏指出,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5G时代与全球突发疫情交织,更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期,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的沟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由5G带来的“高速舆情、百变舆论、海量信息、视频第一”等全新的现象集中出现,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都在被丰富、升级乃至改写。更快的舆情要求回应和引导也必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百变舆论”应对过程必须坚持定力、耐力和毅力,坚持向公众持续讲正确的话、发布正确的信息;在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时,对舆情的回应与引导既要质量、也要数量;5G时代是视频的时代,也是不断创新的时代,要求公共关系工作中的每一个人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且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成素梅、孙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提早研判与积极应对】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素梅、孙越认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发展,对人类自治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需要提早研判与积极应对。首先,不仅需要赋能,更需要全方位赋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发挥赋智优势,才能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推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其次,不仅需要法规先行,更需要人文关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发展正带来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自动化。这种双重自动化为人类的劳动解放提供了现实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人的数字化生存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应用前景,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理难题,因此我们需要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思维方式。再者,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生活在城市中所有人的共同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多方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真正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城市。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