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党史中学习人才管理智慧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从党史中学习人才管理智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4-25 16: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亚勇、陈元元(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政治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讲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才管理经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人才既是国家之间和政党之间竞争的核心资源,也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党史中学习人才管理经验,对于提升企业人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启示借鉴意义。

  一、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制定正确的干部路线、明确干部选拔标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前提。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他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明确的“贤”的内涵,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194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而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和德应该是统一的。”我们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将大批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对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同样具有重要启示。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这些人才本身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人才进行选拔时应采用不同的标准,但无论选拔哪类人才,都必须坚持选贤才,选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到慧眼识人,全面考察人才,把人才品质的好坏和能力的高低作为人才选拔和考核的标准,用人唯贤不唯亲。这样才能及时将品德优秀、能力出众的人才吸纳到企业中来,树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企业形象,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坚持用人所长,反对求全责备

  在人才管理中,正确选人是前提,科学用人则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1938年,毛泽东任命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主力部队第129师政委,与刘伯承搭档。刘伯承的领导风格是“举轻若重”,行事谨慎、周全;而邓小平的领导风格则是“举重若轻”,办事大刀阔斧、敢于冒险。毛泽东将这两人放在一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商人和投机资本相互勾结,利用“两白一黑”(棉花、大米、煤炭)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毛泽东派深谙经济规律和经济斗争策略的陈云到上海,协助陈毅同投机资本作斗争,取得了经济战线“淞沪大战”的胜利;周恩来长于外交和谈判,在新中国成立前,在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等重要场合,宣传了党的政策、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总理的同时,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以卓越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的赢得了地位和尊严。在百年党史中,党在人才使用上坚持用人所长,充分发挥了人才优势,使大批人才能够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各展其能。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发展阶段才能处于优势,但对于另一领域、另一方面、另一发展阶段来说,则可能成为才能劣势。企业要发挥人才优势,必须用人所长。要全面细致观察人才,了解他们的特点特长,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因职择人,因事择人,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此外,许多人才往往个性鲜明,接受不了他们的缺点,就发现不了他们的优点;容忍不了他们的个性,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对待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大节、主流是好的,就要敢于大胆使用。要有容人的雅量,包容人才的失误和不足,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宽松环境。

  三、坚持大胆使用,反对论资排辈

  毛泽东在选人用人时反对论资排辈,大胆提拔年轻的杰出人才。毛泽东曾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时代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破格提拔?”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唯贤是用,他曾任命十八九岁的“娃娃”当团长、师长,任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军团长;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说缺乏经验,只有使用他,才能使他积累经验。”“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并直言,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大胆使用人才,必须坚决反对论资排辈。当前,在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都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能力出众但是资历浅的“新人”在职务晋升和推优评优等方面,往往排在能力一般但资历深的“老人”后面。这种做法,无形中为年轻人才的成长设置台阶和壁垒,不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企业在用人时,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对有前途的优秀人才,要敢越“资历”、敢跨“台阶”、敢破“常规”、敢担“风险”,打破人才成长壁垒,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这样才能把人才留住、用好。

  四、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圈内选人

  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培养使用党内人才,还非常善于团结凝聚党外各类人才。在人才选拔时坚持五湖四海、敞开大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将各民主党派的主要领袖和社会贤达、知名人士差不多都安排进政务院及其下属机构,并按照他们的专长和国家建设需要委以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干部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因为我们党善于吸纳、团结和使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人才和干部,联合具有不同社会地位和观点的各界人士,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在党的周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优秀的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动已成为常态。对企业来说,要树立开放的人才观,既要选拔任用身边的优秀人才,防止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也要拓宽选才视野,坚持“五湖四海”,敞开大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践证明,越是以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胸襟吸引人才,创新智慧就越是能如清泉出涧、奔流不息,企业发展的势能也就越积越大。

  五、坚持尊重规律,反对拔苗助长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人才工作,不仅善于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人才,而且十分善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人才。其一,尊重内外因共同作用规律,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人才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早在1924年,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办了许多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其中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培养了近20万名抗日骨干。其二,尊重实践成才规律,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实践是是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干部和各类人才在战火和硝烟中锤炼本领;和平年代,党的干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其三,尊重因材施教规律,在培养干部时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坚持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因材施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年轻干部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的企业要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强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对人才的培养既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性,因人施策,精准培养。

  千秋基业,干部为要,人才为先。党在历史上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选人用人育人等一系列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对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指导意义。作为企业,要从百年党史中学习人才管理智慧,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深入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强保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