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劳动教育、初心使命、农业绿色发展、民办教育、经济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时俊卿: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提出新需求】
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时俊卿指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劳动能力,尊重社会上的普通劳动大众。第二,教师应该深度挖掘劳动教育课程中隐藏的育人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特点,将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不同的更精细的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他们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对初中生而言,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针对普通高中生,应该设法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针对高等学校学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实习实训能力。总之,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建立在新的理念、新的内涵之下的新教育领域,我们必须明确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认识,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完善科学、高效的劳动教育模式;关注劳动教育专兼职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摘编自《光明日报》
【曲延春:践行初心使命根本在守民心】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曲延春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福祉,把青春和生命、鲜血和汗水熔铸到了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丰碑之中。首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其次,始终坚持扎根于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百年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再次,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摘编自《人民日报》
【乔金亮:农业绿色发展算好三笔账,实现可持续发展】
乔金亮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方法、从政策举措到工作安排全面变革,算好三笔账,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算大账。农业绿色发展的落脚点,是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范围,把资源利用过高的强度降下来,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利用有限资源生产更多优质农产品。二是要算总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保护耕地是最有效的囤粮手段,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就是积攒鱼虾蟹肉蛋奶,尤其要避免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三是要算细账。种植业的秸秆和养殖业的粪污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合理利用就会变废为宝。针对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在政策措施上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找到合理利用出路。
摘编自《经济日报》
【景安磊:积极回应合法权益诉求,稳定民办教育改革预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景安磊认为,近日,历经多次修订、社会各界翘首以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积极回应合法权益诉求,稳定了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预期。第一,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实施条例》通过明确政府依法支持民办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民办学校的教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用人自主权和收费自主权等,明确了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责任和政策。第二,回应举办者合法权益诉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实施条例》依法保障举办者的分类选择权,依法保障举办者的决策权、管理权,依法保障举办者的财产权,允许举办者与民办学校进行合法关联交易,并依法保障举办者奖励权。第三,保障民办学校师生合法权益,激活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条例》加大政府和民办学校对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平等法律地位、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文丰安:新时代始终坚持党引领经济发展】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文丰安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仍然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第一,始终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其中,加强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在具体的经济工作中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第二,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于公有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也要积极地引导、支持和鼓励,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个别协调,注重统筹谋划。第三,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让干部想干事;提高干部业务能力,让干部能干事;是执政为民,让干部多干好事;提高干部工作执行力,让干部多干实事。第四,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要积极抓住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更加迈大步子“走出去”,并要在具体发展中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正确处理和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积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