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重振全球经济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重振全球经济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1-21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学军(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了《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呼吁各国要“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并强调“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为后疫情时代重振世界经济指明了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全球感染人数达到3亿2900万,死亡人数达到550万,美国是全球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感染人数达到6600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5万。这一场漫长的全球性灾难对全球的经济冲击是全面的、长久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价值链受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交通中断,运输成本暴增,这暴露出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中间产品过分依赖外国的弊端,产业链的脱节或中断使得一些发达国家重新思考全球生产布局,全球价值链除考虑成本外,还会更多考虑安全可控等因素。

  二是全球贸易和投资需求萎缩。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严重,进口需求骤减,退单潮大规模出现,违约增加,旅游和航空运输等实体经济遭到严重冲击,全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双下滑。美国等西方国家借疫情挑起诸多的贸易摩擦和政治冲突,搞贸易制裁及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无理审查等,打击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信心,破坏了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

  三是全球就业下降。有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失业率由3.5%窜升到14.7%,欧洲和日本的失业率与美国类似。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扩散,工厂停工,企业破产,对全球就业产生巨大冲击。

  四是全球面临通货膨胀的影响。全球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为了应对疫情,刺激经济,搞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美元过剩,推动资产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国际运费的涨价,也助推商品价格上升。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地强化和推动了逆经济全球化的思潮,强化了本国利益优先的思想,各国更加注重培植本国产业,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排斥外国商品和外国投资者,全球贸易和投资争端不断。

  在疫情期间,中国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2020年中国商品出口逆势增长2.4%,进口更是逆势增长4.4%,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果断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抗疫援助,同时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为各国采购防疫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等等。

  应对逆经济全球化问题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向世界各国发动贸易战,开展贸易干预总数居全球首位,受美国贸易干预的国家遍布全球,影响最大的前9个国家分别为加拿大、中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英国、墨西哥和法国,几乎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这股浪潮表面上来看是西方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利用贸易关系“不公平”竞争的一种“自我保护”式反应,目的是维持和巩固西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霸权地位。实质上,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化逆潮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并最终爆发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世界各个国家的生产、资本和市场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首先,生产以全球价值链联系在一起,各国、各企业都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贸易将各国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世界市场。随着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商品全球流通,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最后,全球物流由供应链链接,全球资本由资金链链接,还有信息网络的信息链等等,各国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共生共存。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程度如此之深,一国的经济波动就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放大,引起全球危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自顾不暇,无法解决全球市场经济秩序失衡、全球贫富悬殊、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足等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提出来的正确论断,其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始终注重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笔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经济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倡导国际经济治理主体的改变。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一国独霸”“几方共治”违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只会引起全球经济体系走向混乱。只有坚持全球化,全球范围内所有经济体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才能化解全球性难题,把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第二,主张制定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法。国际法作为一种国家间的交往行为及交往关系的规范,国际经济秩序的实现依赖于国际法作用的发挥。战后国际经济法律由西方掌握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只是法律被动的执行者,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发生根本变革,只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融入国际法与世界秩序当中,才能推动国际经济从单边向多边的演变,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构建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三,呼唤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要反映变化了的国际经济现实,扩大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四,呼吁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利益重新分配。总体上,各治理主体通过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形成积极的正向分配效应,每个治理主体都会从中受益。但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实主义”思维较为强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与压榨以获取“绝对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主张以改革和完善的方式让全球经济治理为各个经济体带来更多的收益,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第五、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当前,全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球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角度出发,大声疾呼全球团结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策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久未根除的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现实压力。对此,我们必须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重振全球发展事业。

  第一,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一是改革国际经济组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照顾贫穷国家发展的需要,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贸规则;二是加强各国的协商,推动贸易和投资谈判,减少贸易摩擦与纠纷,不打贸易战、货币战、汇率战,打破各种贸易和投资障碍,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是通过国际组织,加强全球的抗疫合作,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

  第二,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一是各国要协调经济刺激政策,让政策更加有效,促进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二是抑制某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避免乱发纸币,控制全球通货膨胀,避免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呼吁,要“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

  第三,加强全球经济合作。一是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RCEP已正式落地并开始实施,通过经济合作,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实;二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畅通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全球经济的顺利进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第四,加强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援助。一是通过国际组织广泛筹集援助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贫穷国家进行抗疫支援和经济支援,弥合国际“免疫鸿沟”,把生命健康守护好、把人民生活保障好;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援,改善贫穷国家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面貌,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本文由国家社科基金:“从全球价值链迈向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战略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8BJY003))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