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党的伟大精神力量引领青年奋进新征程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用党的伟大精神力量引领青年奋进新征程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4-08 10:13

  作者:谢建山(福建江夏学院副教授)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伟大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激励人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并号召全党:“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上,党中央又再次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让伟大建党精神深深融入青年一代血脉,对于提振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激发他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先锋力量,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引领青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勇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志不强者智不达,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要教育青年一代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补足精神之钙、把牢青春航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引领我们正确前行的指路明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升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让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真理力量,提高思想自觉,涵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政治信仰。切实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政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行动自觉,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强化红色资源育人作用,把课堂搬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让青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提高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以铁一般的事实让青年看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走越宽广,中国方案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鼓励他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

  引领青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圆梦者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引导青年一代勇担时代使命,主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百年的党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青年要从历史纵深处找寻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自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实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谋求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百年来奋斗、牺牲、创造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志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要靠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键节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青年生逢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时代,面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铭记革命先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重托,增强历史自豪感,树牢“主人翁”意识,不负青春韶华,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用奋斗来致敬这个伟大时代。

  引领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激励青年一代不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依靠的是“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所畏惧的献身精神。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用热血书写青春、用生命铸就丰碑的勇气,无惧危险、不怕牺牲,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敢闯“无人区”、 敢涉“深水区 ”、敢啃“硬骨头”,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纷繁复杂的抗争后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青年要奋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斗志,不断练就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拒做“佛系”青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着力解决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着力解决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本领恐慌等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中,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引领青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勇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青年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带领青年一代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主动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去。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青年要把坚定跟党走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和人生航向,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要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些被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从党的百年历程中不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始终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青年要始终牢记为民宗旨,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汲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答好“为民答卷”。“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紧盯民生福祉,多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到困难群众身上,在“我为困难群众解难题”上下功夫,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当好“贴心人”。始终以群众的期盼为念,把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气力,确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