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俞凤: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俞凤: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6-28 11:30

  俞凤: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美式民主、服务业发展、RCEP、韧性社区建设、科研活动管理、“碳普惠”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俞凤: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俞凤表示,近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以下简称罗伊案)的裁决,取消对美国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护,将是否允许堕胎的决定权交归各州。这一裁决标志着美国妇女人权的历史性倒退,极大地损害了美国女性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权等基本人权。事实上,即使在此次裁决之前,美国女性也并未在真正意义上拥有“堕胎自由”。对该问题持保守主义态度的各州通过在法律上设置障碍,例如拒绝将堕胎费用纳入低收入人群政府医疗补助计划的清单之中,迫使女性因经济问题放弃堕胎。取消堕胎权的宪法保护将对美国妇女权益造成进一步伤害。一系列行为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双标”——在国际上宣扬普世人权,又在实践上践踏国民基本人权。事实上,在美国党派斗争激化、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之下,这一裁决也是美国政治日趋极化的重要表现和结果,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堕胎权将成为两党角逐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由于不同州的政策施行,这可能导致美国社会内部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在地理上形成集聚,从而进一步加强美国社会的思想分裂与人群隔离。总的来看,美国对妇女堕胎权的限制不仅仅是对人权的巨大破坏,其所引发的社会抗议与政治对立也将加剧社会的内部撕裂,深刻影响到美国的“立国之本”,使美式民主的“可信度”和“可行性”遭遇危机,从而使美国陷入更大的政治困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

  【夏杰长:把握重点,切实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指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现代化应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体系之中,有前瞻性的战略定位、时序选择和推进策略,从“十四五”到“十六五”逐步推进。在实施路径上,推进服务业现代化,要立足国情,找准方向,把握重点,切实推进。一是培植主体。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强大的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二是激励创新。我们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要通过创新驱动尤其是提高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实现降本增效和丰富服务供给,全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三是融合互促。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四是引导集聚。必须推动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五是双向开放。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等,扩展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范围和力度,尤其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和商务服务等领域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

  摘编自《经济日报》

  【白明、李晓依:持续释放RCEP红利塑造新发展格局】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国际市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晓依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将极大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将长期逐步释放红利,实现各成员国互利共赢的预期目标。首先,RCEP将在世界经济应对逆全球化严峻挑战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制度型开放平台,RCEP的人口、经济总量、贸易额约占全球三成左右,蕴含巨大市场潜力,其零关税及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简化通关程序等方面门槛的大幅降低也有利于各成员间进行资源跨境优化配置,配置范围更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次,RCEP将推动各国互利共赢、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随着RCEP进一步实施,将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从而实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度融合。此外,RCEP将助力国内外循环更加畅通稳定:对于国内循环来说,RCEP通过构建制度型开放平台,促进国内各产业更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有效支撑;对于国际循环来说,RCEP为区域内各国建立、整合多个自贸协定和自贸伙伴关系,促进了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提升了国际循环的稳定性,增强了中国经济应对外部风险的定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志彪、王兵:为科研活动建章立制,实现激励与约束间的机制均衡】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王兵表示,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要实现科技创新首先要给科技人员科研行为活动建章立制,实现激励与约束间的机制均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项目预算条目设置死板、管理方法过于刚性、项目经费拨付慢、间接费用比例偏低、使用期限短等问题长期备受诟病。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以信任机制为基础,构建给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的机制;二是要以活劳动理论指导解决科技人员经费占比问题。科技成果评价方面,需要在四个方面建章立制:一是要区分科学成果与技术成果;二是要区分错与罪的界限;三是区分从0到1的创新与从1到N的创新,完善成果的分类评价机制。对从0到1的项目,以政府出资为主,而要把那些从1到N的项目推向市场,让市场评价。四是区分短期突破项目与中长期突破项目。科技成果分配方面,根据我国科技制度创新的实践,实行股权占有与股权收益分配相分离的方式,或许比较符合实际。科技人才成长方面,尤其要注意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担当重大项目领军人物,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方面,就是要区分政府和市场在不同科技创新阶段中的职能和作用。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政府的服务型作用。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张惠虹:以“碳普惠”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新突破】

  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惠虹指出,“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它巧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通过构建一套公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机制,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从而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从“碳普惠”可以窥见,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信息技术与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合,有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发生突破性改变。一是打破了“校内校外”的教育形态,使得生态文明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有效分享,从而显著提高学习的动力、效率和质量。二是打通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流程,实现沉浸式体验。“碳普惠”将知识蕴含于低碳生活的“小事”中,每个举手之劳都可以直接换算成碳排放,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绿色发展理念。三是打造了“共建共享”的普惠模式,实现全民性参与。“碳普惠”碳交易“变现”,获取相应奖品等方式进一步让公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建立了更有效的激励反馈机制。四是打开“产业融合”的运行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蚂蚁森林”“绿色能量”等有益尝试将商家与主要消费人群衔接起来,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绿色转型升级。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俞凤: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