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见证国博与中国考古的共同成长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见证国博与中国考古的共同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2022-07-31 09:20

  作者:鲁博林

  在庆祝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创建110周年的众多展览中,“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是一个见证国博与中国考古共同成长的展览。钜鹿宋城出土的青白瓷、山西垣曲商城出土的青铜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出土的秦子镈、“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的外销瓷、大连金远洞的巨副驼骨架……240余件代表性文物,围绕一个个具体的考古案例,展示了探寻文明的脚步。

  1921年,几乎与仰韶遗址的发掘同一时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在河北钜鹿开始了宋代古城发掘。钜鹿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巨鹿县西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因黄河决口而被淹没。发掘工作引入了地层概念,获得“瓷陶杂器二百余件”。

  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成立,开一时风气之先。1995年,航空摄影考古工作小组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遥感考古机构。

  从1992年到1995年,由第一代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对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确认该沉船为一艘元代商船,相关成果为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这一发现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后近30年,水下考古队的足迹遍及国内多个水域,发掘了“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福建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等遗址。“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和保护发掘,成为我国水下考古的缩影与典范。

  河南洛阳汉魏故城、内蒙古赤峰古城址等区域的航空考古调查工作,极大地弥补了田野考古的不足。1997年,遥感考古为元上都遗址申遗提供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信息。元上都考古队队员感慨说,从空中俯瞰勘察元上都不到半小时获得的认识,超过了在地面工作近7年对其认识的总和。当时基本夷为平地的遗址,从高空俯视,可以清晰辨认出壮阔的城墙遗存、宫殿的布局、街道的走向,甚至寺庙、道观、天文台等遗存。

  2003年2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合并,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也开始向更多区域扩展。2018年,国博考古院成立科技考古研究所,下设民族与边疆地区、田野、科技、环境4个考古研究所,拓展至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及冶金考古、同位素分析等研究领域。

  202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是国博最新考古成果的代表。这是一处二里头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址,包含大量矿石、残炉壁、铜炼渣、木炭,还有鼓风管、石锤、石砧等相关遗物,构成了冶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进一步复原早期冶铜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场景提供了丰富资料。这是考古界在中原地区首次揭示出规模如此大、专业化水平如此高的夏商冶铜遗址,为探究早期王朝国家铜礼器和兵器等国之重器的资源来源提供了线索。

  看完这个考古成果展,再去看一看“古代中国”展,看看贾湖的骨笛、红山的玉龙、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马家窑的彩陶罐等生动诠释“满天星斗”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珍贵文物,也许就更能体会因何“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