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来源:《求是》2022/192022-10-02 10:07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肖贵清)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奋进新征程,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是事物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实现形式,体现着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主动作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我们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勇敢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国内外强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掀起大革命高潮,到在血腥屠杀中站起、开始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从为了民族大义、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际、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多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挑战,我们党都以强烈担当和巨大勇气作出历史抉择、开展坚决斗争,领导人民迎难而上、坚决斗争、从容应对,不断取得胜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100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图为香港仔渔船上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风飘扬,洋溢着喜庆气氛。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摄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就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国土之上。面对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和挑衅,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以“不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和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安全,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回望历史,我们党一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把握党的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将“坚持敢于斗争”凝练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

  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赢得历史主动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上这一重大论断。总书记指出:“‘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

  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历史任务,斗争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同步交织,我们面临的斗争形势异常复杂、艰巨、艰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向全党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

  正是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和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围绕什么是斗争、为什么进行斗争、怎样进行斗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什么是斗争,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关于为什么进行斗争,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关于怎样进行斗争,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极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学说,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引。

  没有伟大斗争,就没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

2022年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按计划在台湾岛周边海空域进行实战化联合演训。图为战机编队飞行。 新华社发李秉谕/摄

  新时代伟大斗争涵盖领域的广泛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攻坚克难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比如,同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以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肌体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同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坚决打赢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思想战、舆论战,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坚决斗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反中乱港势力作坚决斗争,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同国际上形形色色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作坚决斗争,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斗争和合作中坚决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利益。

  回首过去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运用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不断夺取新征程伟大斗争新胜利

  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要充分认识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继续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斗争需要血性,也是一种担当。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相反,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要有魄力、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要时刻做好斗争准备,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奋斗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经历千锤百炼得来的。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要经受丰富的实践锻炼,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斗争是一门艺术,要注重策略方法,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要实现伟大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战胜与之相伴随的巨大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