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2022-11-24 09:39

  作者: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今年以来,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大关,创下20年新高。欧元、英镑、日元、韩元等非美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目前美元对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多种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处于自1994年数据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

  回溯美元历史,美元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各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美元则借此收割他国财富。强势美元周期往往还与“美元化”走强同时出现。然而不同以往的是,本轮强势美元周期内,并未呈现“美元化”明显走强,反而是“去美元化”势头日益强劲。数据显示,全球美债储备近两年来持续下滑,在今年6月已跌至2020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沙特自2020年2月至今年5月已累计抛售697亿美债,抛售比例高达近38%,这对于石油美元的影响十分深远。

  事实上,近年来,美元滥用“过度特权”、周期性收割世界财富、频繁举起金融制裁大棒,不仅加剧世界经济风险,也严重侵蚀其国际信誉。美元霸权虽仍强势,但根基正在动摇。

  国际替代性贸易结算体系正从构想变为现实。近年来,为绕开被美国控制的国际结算系统SWIFT,规避政治风险,众多经济体正在或已经开发了独立支付系统。2019年1月,德、法、英等国宣布与伊朗建立开展贸易的专项机制“贸易交换支持工具”(INSTEX),旨在绕过美国制裁,与伊朗进行非美元交易。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开始建立自己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以作为SWIFT的替代方案。目前已有来自12个国家的70家银行接入SPFS系统。

  国际储备货币“去美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年,以色列首次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同时将减持美元和欧元,以使其外汇储备多样化。巴西央行3月底公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美元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86.03%降至80.34%,欧元占比从7.85%降至5.04%,人民币占比则从1.21%升至4.99%,成为其第三大外汇资产。

  世界需要更加公平、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和支付体系,“去美元化”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加速展开。随着新兴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美元的“过度特权”。同时,国际替代性贸易结算体系的建立,也壮大了抗衡美元霸权的力量,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均衡发展。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