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绿色发展、智库人才培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永贵、史梦婷: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贵、史梦婷指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空间。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首先要发挥好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其次要挖掘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切实打通数据链,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和加工,释放数据要素潜力。再者要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速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数字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辉、赵宏伟:打造有利于要素融通成果共享的创新生态】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辉、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助理研究员赵宏伟指出,当前我国在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方面仍面临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程度亟待提升、国际创新合作生态亟待丰富、创新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需要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打造有利于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成果共享的新生态、新格局。一是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立科技开放合作战略政策体系,破除阻碍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制度藩篱,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二是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平台,充分发挥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联盟和社团的作用,深化实质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汇聚全球智力资源。三是要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面向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创业服务体系,构建适应创新创业规律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好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四是要完善政策机制,加快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为企业提供因需定制的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营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营商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
【胡金焱:以创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指出,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要以治理体系创新为重点,构建市场化系统化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监管体系、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考核体系。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政策评估和统筹协调,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财税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创新完善绿色发展产业政策,支持加大绿色低碳领域投资。
摘编自《经济日报》
【余晖:为培养智库人才开辟发展通路】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晖认为,智库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整合多渠道及多主体资源,为各类人才发展构筑“立交桥”,开辟发展通路。从外部层面来看,可以通过打通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在智库—政府—业界—学界间有序流动的路径,通过项目协同制扩大人才发展资源的受益面,通过联合培养机制创设智库后备人才发展的适宜环境,拓宽人才发展渠道。从内部层面来看,高校及科研院所智库应发挥多学科的组织架构、研究资源等优势,为智库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提供夯实理论基础和开展对策研究的有利条件。官方及行业性智库应发挥与特定行业或部门紧密联系的优势,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丰富的行业性研究资源和条件保障。从组织层面来看,可以通过创新团队机制实现个人与团队的联动发展,使得全体智库成员都能共享组织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