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05 09:27

  作者:龙 伊

  闽中山区,某保障旅将保暖物资第一时间投送至数百公里外的任务部队;雪山之巅,某汽车运输团从难从严组织夜间行车、复杂环境道路驾驶等课目训练;白山黑水,某弹药营遥控无人车将演练前线所需弹药迅速送达……隆冬时节,不同方位的演练任务,共同反映了我军后勤保障力量保障打赢的目标指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坚实的保障力,能催生出强大的战斗力。习主席强调,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必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这一科学论断,既源于战火硝烟中的经验启示,也蕴含着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赢未来战争的前瞻思考。

  后勤因战而生、为战而建,保障打仗是根本指向,保障打赢是第一要务。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军后勤工作形成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第一条就是“坚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运输线上,88万余辆小推车在囤粮点、兵站和战场中间飞驰,向前线运送了大量粮食、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后勤保障部队面对敌机轰炸、洪水冲袭等危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构筑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军事运输的奇迹。

  战争年代,我军后勤工作围绕打仗展开,有力保障了前线的胜利;和平时期,后勤工作同样要立起战的导向,在谋划打仗、保障打仗、服务打仗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后勤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后勤一切工作向保障打赢聚焦,资源配置向实战需求倾斜,有效促进战斗力加速生成。从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高原新型防寒被装等列装使用,到野战食品实吃实训、无人机投送保障……官兵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投射出的是战的引领、战的指向、战的标准。后勤建设真正聚焦保障打赢这个“靶心”,让官兵们胜战的信心更强、底气更硬、干劲更足。

  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必须抓紧研究破解制约战斗力保障力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要持续贯通军事物流链,加快投送力量、装备手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投送能力全面跃升;要优化升级战场救治能力,抓住战伤救治的“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不断提高救治水平,对战士生命负责;要推动后勤融入联战联训,推动联勤保障与联合作战同频共振、高效耦合,保障能力与作战能力同步提升。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作战进程快、力量控制精、技术含量高,保障的强度和难度空前增加。未来战场上,后勤不但要先行,还要做好先战的准备。只有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才能确保后勤力量在战场上做到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准保障,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实支撑。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