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补齐生物农业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补齐生物农业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2023-02-27 13:21

  作者:闵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王晓兵(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生物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竞争的高地,也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这为我国生物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生物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竞争的高地,也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当前,生物农业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受到重视,日趋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制约,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满足居民膳食消费升级的挑战,迫切需要把握生物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推进生物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

  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仅靠传统农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加快推动生物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利用生物合成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替代性食物,可以促进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缓解传统养殖业所引起的环境资源压力,落实“大食物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膳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农业生物育种技术,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可筛选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助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事实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农业,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对发展生物农业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指导文件中都涉及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生物农业快速发展。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对推动生物农业发展进行了部署,要求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农业生物技术前沿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科研论文与专利登记数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当前我国生物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完善:一是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足、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不均衡,缺乏重大突破性成果;二是生物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生物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滞后;三是生物农业推广应用示范有限,农民对生物农业产品的认知不足,生物农业产品的推广应用较慢;四是生物农业行业标准有待完善,监管与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金融支撑体系。

  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对发展生物农业提出了迫切需求,当下生物农业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亟须补齐生物农业短板,推进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巩固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培育一批重大创新性研究项目。首先,加强对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快完善种质资源数据库和资源管理平台,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重视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基础性研究。其次,重点支持一批生物农业创新攻关项目。整合国内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势科研力量,针对当前生物农业“卡脖子”的科研问题进行定向攻关研究,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生物农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重大创新性成果。最后,着重补齐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短板。加强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酵母源的高活性生物饲料研发、应用微生物源和植物源进行的生物农药研发,以及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天然菌种的筛选和改造,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农田污染物和解决作物连作障碍的优良菌种,进行生物肥料的研发。

  第二,探索生物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首先,大力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成产业利益联盟,研发具有高技术内涵的动植物品种和农产品,加快已有技术和成果的生物技术改造,促进生物技术实用化、传统农业现代化,加快生物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其次,大力推进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集中各自的优势力量,建立完善相关生物技术支撑平台,提高农业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最后,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进行宏观产业布局调控,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技术集成、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综合协调科学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发展。

  第三,促进生物农业产品市场化的底层逻辑是构建生物农业示范推广应用体系。首先,生物农业产品需要迎合市场需求,将研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扩大生物农业产业内需,打通行业壁垒,延长生物农业产业链,提高生物农业制品在市场的流通效率。其次,加强生物农业宣传,通过政府与科研部门、企业通力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新媒体平台等,加强生物农业产品应用技术的科普,让农业从业人员了解、接受和应用生物农业产品。通过建立生物农业推广示范区,开展相关实验示范、田间观摩,提升农业生产主体对生物农业产品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最后,加大开展各类生物产品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力度,增加农户使用生物农业产品的便利度,推进我国生物农业产品的广泛应用,增加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建立生物农业行业标准,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首先,构建完善的生物农业产品行业标准体系。随着生物农业的发展,各种生物农业产品日益增多,其有效成分也日趋复杂,迫切需要构建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生物农业产品生产,产出能让农业经营主体放心使用、高效高质的生物农业产品。其次,加大生物农业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生物农业产品市场准入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努力营造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研发环境、产业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最后,完善生物农业金融支撑体系。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关键要建立高效的生物农业产业资金体系,在税收减免和贷款融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充分发挥财政、信贷和证券三种融资的合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生物农业产业投融资渠道,打通生物农业产业投融资的瓶颈。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