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统筹做好初级产品供给和保障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统筹做好初级产品供给和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2023-04-06 09:32

  作者:刘志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是支撑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无论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缓解实体经济成本压力,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强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都要求我们做好初级产品的供给和保障。对此,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和应对,确保供给安全。

  初级产品具有行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影响力大等特点,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重点是统筹好几方面关系。

  统筹生产与消费。初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相关产业有序运转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需求,消费需要稳定的生产与供应来保障。一个国家的初级产品生产能力往往取决于其资源和要素禀赋,而消费需求则与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初级产品的生产能力受制于资源禀赋而难以大幅提升,一些初级产品的产能调整会受到规划和政策的影响。因此,必须统筹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不断提升重要初级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适配性。既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适时优化产业政策,使生产能够快速适应消费规模增长和升级趋势,又要发挥规划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好市场调节作用,引导居民最终消费合理调整,使消费与生产实现良性互动。

  统筹产业链上游与下游。初级产品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重点产品具有产业链条长、市场规模大的特点。例如,铁矿石是炼钢的最重要原材料,而钢铁不仅冶炼加工环节产值高,而且关系到房地产、汽车、船舶、机械、家电等重要行业发展;石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除了开采和炼化行业规模庞大外,成品油对各行各业用能成本影响都很大,化工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初级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供求与价格波动对上下游利益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过高的初级产品价格可能给上游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下游企业举步维艰;过低的产品价格反过来又会导致上游行业经营困难,影响长期投资能力,有可能为新一轮供给短缺埋下隐患。因此,必须理顺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合理平衡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利益。要加强市场调节,发挥好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作用,避免供求大幅波动和价格大起大落;要加强预期引导,强化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对于具备条件的行业,可以依法依规、适当推进纵向一体化发展,鼓励上下游企业结成利益联合体,减少初级产品供求波动对产业链的冲击。

  统筹资源与技术。初级产品供应能力往往与一国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尽管资源禀赋至关重要,但技术因素始终是决定产出的重要变量。回顾历史,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都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力,采矿、冶炼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资源减少对能源矿产部门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处理好资源与技术的关系,使二者互促共进、相互支撑。一方面,要夯实初级产品供应的资源支撑,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不断提升能源矿产可采储量,创造有利的资源禀赋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育种、种植、仓储等各个环节提升农业技术,在资源勘探、开发、冶炼等各个环节提升技术水平。

  统筹开源与节流。我国幅员辽阔,是资源大国,同时,产业发达、人口众多,也是资源需求和利用大国,在资源开发和资源节约利用两方面都有巨大潜力。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必须从开源与节流两端入手。一方面,要强开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力度,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有效提升可耕地面积;健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激励机制,加大勘探投入力度,拓宽初级产品的供应来源。另一方面,要坚持节约优先,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统筹国内与国际。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初级产品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市场,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与庞大产业需求相比,国内资源禀赋相对有限,使得我国部分初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必须统筹国内与国际,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一方面,要发挥国内资源在初级产品供应中的基石作用。在粮食方面,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能源方面,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在矿产方面,不断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内供应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在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定价影响力;加强统筹布局,在海外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提升海外资源获取能力;参与构建完善全球海上、陆上运输安全机制,提升初级产品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围绕航运、贸易、金融、信息等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初级产品综合服务商。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