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中国美术的高峰之路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探索中国美术的高峰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14 09:18

  作者: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蛟龙入海(油画)

  张辉君

  北斗(版画)

  沙永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画院,是我国自古以来独有的文化机构,自五代正式设立,两宋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画院在文化建设中肩负起独特使命,在“出作品、出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各地画院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作出表率,积极发挥美术服务社会的功能。

  作为各地画院创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4月20日至6月20日,“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山东画院美术馆3个场馆同步展出。1100余件作品,涵盖各地画院组织的新作,不仅展现了老、中、青三代美术工作者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也彰显了他们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为观众献上一场“艺术的盛会”,为洞察中国美术的创作现状、思考高峰之路打开一扇窗。

  聚焦重大主题 展现时代新貌

  漫步展厅,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各艺术门类,皆展现出崭新气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创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精湛的技艺,通过小切口表现大主题,描绘新时代的壮丽山河,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体现出新时代各地画院美术工作者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

  “大国重器”亮点纷呈,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时代新象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例如,张辉君油画《蛟龙入海》、沙永汇版画《北斗》等作品,折射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孔紫中国画《戈壁滩》和刘云中国画《美丽乡村》,分别借助植树造林的人物群像塑造、新农村景观的宏阔描绘,展现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以画笔表现时代精神、家国情怀,拓展着中国美术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空间。像孔维克中国画《雪野大川进行曲》,捕捉奥运健儿的矫健身姿,以充满动感的构图,传递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理念。林蓝中国画《梦澳门1999》,以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莲花为意象,在彩墨晕染中寄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愿景。

  表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致敬新时代的主要方式。王发荣中国画《众志成城》,以山水画的形式,将重庆山火救援中消防员的身姿、民众自发参与救援的场景定格在画面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令人动容。刘少宁中国画《青春的誓言》,则描绘了6位整装待发的武警战士,英气勃发的精神面貌传递出报国为民的使命感。刘红杰油画《开路先锋》、黄熙雕塑《大国工匠》等,皆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作为品牌展,连续举办八届的“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架起了各地画院沟通交流的桥梁,更强化了价值引领,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将采风写生和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创作,用画笔描绘时代的伟大变革、家国的宏大叙事,并在细节、技艺、情感方面不断深化,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吸引观众驻足并细细品味艺术之美。

  回归写意传统 融入当代审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各地画院美术工作者走好从艺之路的根本遵循。在不断回归中国画写意传统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探索,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亦成为各地画院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自觉。这在本届展览中也得到清晰体现。

  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探索,是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的着力点。田黎明的《远方》清新优雅。他将中国画传统“没骨技法”,运用到人物与山水的描绘中,色彩表现既有传统韵味又具当代审美,画面充盈着中国式审美的独有诗意。周京新的《鱼》是他众多鱼戏作品中的一幅。大尺幅的画面上,他仅以淡墨绘出一条水平游动的银龙鱼。鱼的骨骼结构清晰可辨,浑然天成。这是他不断探索笔墨技法、获得惊人表现力并形成个人风格的结果。

  借古开今,打通了不少中国画创作者的艺术创新之路。方向的《桂林山水》将城市山水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中国山水画“可居可游”的“心游”概念进一步视觉化,达成传统在当代的转化,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的新突破。刘万鸣的《破叶经霜》画幅巨大,着墨不多,却不显空泛,从追求高古格调转向兼具当代审美趣味。

  广泛汲取古今中外的艺术养分,体现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文化自信。高云的工笔人物《梦·鱼乐》,继承传统人物画技法,并融合现代艺术观念,沉静的美感表达传统又现代。李传真的《安塞腰鼓》采用了敦实的人物造型,并通过舞动的红绸强化画面构成的现代感,通过写意的手法打破写实的僵化感,丰富了作品表现力,避免了脸谱化。牛克诚的《山河锦绣》,既体现了对中国画色彩传统的回归,又融合西方色彩与造型元素,自成一派,颇具敦煌艺术神韵。

  从展览中,可以感受到各地画院美术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孜孜求索的艺术精神。他们的创作,接续传统,属于今天,也指向未来,让民族艺术不断开创新境、焕发新生。

  深化理论研究 优化创作机制

  “出作品、出人才”是画院的根本任务。在“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开幕的同时,还举办了聚焦主题性创作的学术论坛、29家画院院长共商新时代画院建设的工作会议,分享创作和组织经验,深化理论研究,探索画院创作新机制。

  新时代以来,各地画院将重大主题创作列为工作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作和理论研讨活动,引导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走向广阔生活。例如,中国国家画院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河文化、北京冬奥、长江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展开集体创作;河北画院为弘扬太行精神,开展“走进太行”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14年,共组织创作美术作品3000余幅;湖南省画院以课题研究式的创研方法,“一人一题”开展“人文湖湘”美术创作工程;新疆画院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疆”战略,连续举办“奋进·决胜”“新疆是个好地方”“雄关漫道”等主题美术作品展;广东画院以“大作”培育工程为抓手,组织实施“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协同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成立“广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借由这些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各地画院美术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画笔描绘在时代大潮中发现的感人故事,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

  作为美术创作与研究机构,未来各地画院如何强化理论研究,建立明确的评价体系,解决诸如用哗众取宠来取代艺术创新等问题?如何深化、丰富对于主题性与主旋律的理解,不断开掘新题材?如何更好实现各地画院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创作联动?如何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提升优秀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如何以更有力的举措扶持青年人才?这些都成为各地画院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从国家画院到省市画院,画院的青年美术工作者数量众多,但还未成为创作主力。透过本次展览不难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呈现同质化倾向,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在人物题材表现上,亟须探索有思想深度、艺术高度、情感温度的艺术表达。

  两年一届的“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已经成为各地画院推动创作、发现人才的重要抓手。相信未来各地画院将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探索中国美术的高峰之路。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