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首页> 理论频道> 会议快讯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5-20 17:18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

暨《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渝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赵宇)5月20日,由重庆社会科学院主办、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暨《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学者和期刊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问题,庆祝《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此次会议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开幕式上,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曾维伦在致辞中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提升首发影响力;强化创新引领,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数字转型,迭代升级核心竞争力。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东育在致辞中指出,学术期刊应恪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题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以及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持。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代表《重庆社会科学》的主管单位致辞,指出学术期刊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涵养优良学术,提升学术质量,扩大社会影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朋桥代表《重庆社会科学》的主办单位致辞,指出学术期刊要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推出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重要学术成果,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开幕式由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昌凡主持。

  在研讨会主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稳定制造业比重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制造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机制。以产业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应重视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激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作了题为《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考察:历史与价值》的报告,全面系统地回溯了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演进,对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世界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理论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探索了新方向,为广大“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指明了新道路,切实开辟了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现实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彰显了非凡的理论价值。从实践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既要完成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使命,又要实现从赶超到引领的伟大飞跃。从世界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进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赓续发展,应将世界历史潮流、人类文明进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和历史逻辑充分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世界现代化理论合理内核、西方现代化理论积极影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融会贯通;将先发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有机融合。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以《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从新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入手,重点阐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问题,提出在国内循环方面,要利用市场和人口规模优势,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在国际循环方面,要以开放促效率、促竞争、促技术进步,发挥动态比较优势,补充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提高要素、产品发展空间及回旋余地;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提高国家全面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动态比较优势、摆脱技术封锁、提高博弈能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与科技创新,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集中力量,产生集聚规模,打造国家级创新极;二是集中区域,重点发展西部科学城;三是坚持产学研用,统筹发展,提高研发精准性和应用性;四是瞄准方向,在特定领域引领全国、走向全球;五是坚持硬软兼备,以大项目、大科学装置、大平台为抓手,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重视制度创新、区域分工协作、优化环境、产权保护;六是抓好品牌建设,优化市场环境,构建诚信体系,提高创值能力;七是促进协作开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体系。

  会议举办了庆祝《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规划办主任唐旺虎、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学科主编刘然、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刘伟、重庆市期刊协会会长简渠、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游滨围绕《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了主题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应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展示创新成果,传承优秀文明,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科学研究引领学术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会议还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进行了颁奖,举行了《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特刊发布仪式。

  在下午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专题论坛上,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邦辉教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永胜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俊斌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宏伟教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剑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燕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维东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杨毅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路昊副教授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担当问题展开研讨,重庆市内部分期刊负责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专题论坛上,《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赵勇、《贵州社会科学》执行主编黄旭东、《学习与探索》副主编房宏琳、《东岳论丛》副主编王成利、《社会科学研究》常务副总编黄进、《江海学刊》副主编战炤磊、《经济纵横》编辑室主任张佳睿、《东南学术》编辑廖先慧、《求索》杂志社编辑马延炜、《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彭建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韩云波、《探索》编辑部副主任王慧、《重庆高教研究》常务副主编蔡宗模、《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朱德东、《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吴瑜等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该专题论坛由西南大学期刊社社长张陈主持。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