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向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向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23-07-15 10:04

  作者:霍军亮(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决定着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展和成效。在新征程中,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保持政治定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繁荣乡村文化、激发农民主体性等为主要路向,不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政治目标。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保持政治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久久为功。一要发挥全面领导作用,确保方向。一方面,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在共同富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政治保障作用,扎实推动党和国家有关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和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目标不动摇。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基础弱、产业水平低、区域差距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二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合力。统筹协调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功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既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勤劳和奋斗,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汇聚和支持。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统筹协调功能,充分调动一切有助于共富目标实现的各类社会资源,凝聚共富力量,形成合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同富裕的优势。三要发挥思想引导作用,优化预期。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加强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既要认识到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可及性,也要考虑到实现农民农村共富裕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足够耐心,一步一步推进。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式,具有发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社会公平的双重功能,可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联合,进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形态,是新时代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水平,积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的各类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在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创新思路,盘活用好现有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成员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要合理分配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集体经营收益的分配上做好制度设计,形成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及时公开集体资产的变动和收益状况,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民受益,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繁荣乡村文化,打牢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内在条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要着力丰富村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和增强农民群众的现代性素养,促进农民精神共同富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引领和激励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旗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思想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功能。二要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体现着广大农民的道德水平与精神品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化乡风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开展孝亲敬老示范、“最美家庭”等评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引导功能,发挥好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农村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逐步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三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村庄和农村社区的条件建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文化体育公共设施的提档升级,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开拓“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畅通农民文化诉求意见的表达渠道,系统化、常态化征集基层群众公共文化需求信息,提升服务效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激发农民主体性,激活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农民要当主角,而不能当配角或者成为旁观者。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当前,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这就要求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一要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离不开勤劳和奋斗,共同富裕等不来,也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坚决摒弃“等、靠、要”落后思想,让艰苦奋斗、辛勤创业、勤劳致富在农村社会蔚然成风。二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有关共同富裕的政策和制度,也要始终坚持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凸显广大农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越俎代庖,要时时处处体现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农民的创造能力,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智慧,扎实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三要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训政策,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学习和培训,形成现代思想意识、文明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产业能人,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农民自我发展本领,引领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致富能力。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662023YJ015)和湖北省中青年理论家项目“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