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宏观调控、高校数字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海洋安全治理体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培勇:在实践层面做好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指出,坚持以匹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念实施宏观调控,要恰当把握好“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参照系。相应地,在实践层面,应至少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宏观政策配置,要把所有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计算清楚。不能只讲效益,不讲成本,只论证可因此取得的效益,不论证因此付出的成本。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发,最重要、最关键、最具底线意义的风险,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无论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不能以触发区域性和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为代价换取政策目标实现。要以守住财政金融安全为底线,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宏观政策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全过程各领域。二是坚持对症下药。我们不仅要通过实施逆周期调节、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应对长期的、内部的或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谨慎把握的重要原则。讲究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仅可极大提升宏观政策的实施效率,让其靶心更精准、剂量更适当、节奏更合理,有效避免“大水漫灌”隐患,而且可以此为契机,一手抓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让两者各扬所长,使相得益彰的操作落实落地,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黄莉:数字化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黄莉认为,进一步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好数字技术,以数字化破解高校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推进高校党建数字化。按照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打造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把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高校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教学需求,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将视联网、虚拟现实、智能识别等技术融入教学,探索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验教学等,联通线上线下、台上台下、课内课外,扩充教学信息量,实现教学方式由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转变。推进高校科研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包括需求库、资源库和成果库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打破沟通壁垒,拓展转化渠道,实现需求及时掌握、项目精准实施、成果有效转化,推动高校科研更好嵌入产业发展链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高校管理数字化。加快推进高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校园,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具便捷性、稳定性、安全性的数字化管理环境。
摘编自《人民日报》
【倪好、薛天航: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融合】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好、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薛天航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各级政府、高校平台、重点实验室及一大批国资央企、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保障重要领域稳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打下了坚实基础。精准布局创新链,促进与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围绕产业链重点难点与供应链安全的卡点堵点,精准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老问题。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创新链发展同频共振。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上下游互联互通,破解行业共性难题,通过大数据挖掘产业新潜力,推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建设安全规范、极具催化效应的资金链,高效推动创新链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坚持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深度融合,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与“活水”催化效应,激发巨大创新活力。加快高水平人才链建设步伐,为产业链创新链夯实人才基础。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持续在“高精尖缺”和“卡脖子”技术人才培养上发力,扭转高等教育过于注重科研业绩而忽视人才培养的局面。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震: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海洋安全治理体系】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杨震认为,鉴于中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海洋安全治理任务繁重,中国现有海洋安全治理体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塑造共同战略目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治理的目标,并根据当前形势选择和培育达成该目标的手段。统筹考虑国家海洋安全治理相关的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使各相关部门和地域集中力量与资源完成既定目标。其次,强化海洋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就各国关心的海洋安全问题设立国际海洋安全论坛,针对不同议题进行对话,探讨合作领域、机制和方式,尽力消除矛盾和冲突,并以此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落实。最后,增加海上公共安全产品的提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有能力提供以海洋数据为代表的新时代海洋公共安全产品。这样不仅为强化海洋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提供良好基础,也可以有效反击“中国海上威胁论”,并将增加海上公共安全产品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进行实施和推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