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长江(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创新资源集散地,科创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优势,是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的核心路径。
加强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当前,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尚存在科技合作区域行政壁垒严重、产业链与创新链脱离、产业科技创新合作主体不均衡、创新要素分布及能力不协调等问题。要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通,建立统筹长江全流域的产业科技创新组织,推动流域三大国家级科创中心联动。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上游和中游发挥自身在重大装备等基础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下游发挥自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产业技术攻关。建设统筹全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如绿色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基地等,为企业提供共享的研发设施、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促进绿色技术的合作和创新。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上中下游更大范围内的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聚力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创新水平较低是长江经济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临的核心问题。沿江省市要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际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度,在科研条件、实验设施、科研经费等方面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科研文化氛围,提供扎实的科研支持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到该地从事科技研究和创新工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鼓励科研人员持股,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吸引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参与。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更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室条件,提供良好的科研管理和支持服务,定期举办科研交流和合作活动,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团队交流。出台激励政策,提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待遇激励。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奖励制度,提供科研项目资助和资金支持,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示范区,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形成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提供产业配套支持和创新创业服务,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参与。
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主要集聚地。要进一步加强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产业格局。建立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机制,加强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对接,推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利用下游地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服务带动中上游地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合作,通过放大品牌塑造的市场效应,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职业教育与制造企业需求的对接,提供适应现代制造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合作发展作为重点,根据各省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特定的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技创新和企业创业,建立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融合,重点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沿江省市应建立跨区域的数字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或联盟,定期进行交流和协商,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建设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创新平台,包括科研院所、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促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加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多领域、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技能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鼓励企业间共享技术和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合作项目,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共享和交流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护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制定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的标准和规范,推动相关行业的统一标准,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生产流程等方面达成共识,降低融合的壁垒。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产业链协同合作是建立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沿江省市可以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协同机制,成立产业链协同合作的工作组或联盟,定期进行交流和协商,共同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产业链的建设。明确各省市在现代化产业链中的定位和职责。通过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条,协同推进产业链条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加强创新驱动,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供需对接的机制,提高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的灵活性。促进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紧密合作,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配合。建立区域性的行业联盟和产业协会,促进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开展研发合作、市场拓展、品牌推广等合作项目,形成多区域的良性合作生态系统。建立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为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产业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例如设立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级化和现代化。